这个人就是吴师傅。
付麦场首先在上课时注意到吴师傅的手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厚,但这个印象,只是通过远观得到的。
为了进一步的验证,他借着向吴师傅询问剑法的机会,彻底的近距离的看了看对方的手。
结果是,吴师傅的手上没有一点茧子,光滑得甚至超过了当年镇子上做豆腐的王大嫂。
这样的一双手,却能练成那样的剑法,付麦场很好奇吴师傅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但付麦场没有胆量问出这个问题,因为吴师傅实在是一个怪人,这点从他教大家练剑的方法中就能看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只让弟子练习最简单的动作,然后突然有一天,他开始教很复杂的招数,等大家渐渐适应了这种练法后,他又变了。
他又开始让大家练最简单的动作。
从基本的到复杂的,本应是如此,但从复杂又变回基本,付麦场便无法理解。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二章
但不理解也只能是不理解,吴师傅没有因为谁的不理解而改变,因为他习惯了。
而对于吴师傅的令人不理解的行为,他的弟子们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满,因为他们,也习惯了。
大家练的东西一天比一天简单,到了后来,吴师傅又开始只让弟子们耍一个动作,刺。
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刺,让付麦场想起第一次来操场练剑的情景,也又想起马胖子,以及那个被人熟知的以身试剑的事件。
刺,依然还是那个刺,但刺的对象,却已不同。三年前的刺,对象是空气,而今,换成了一个个木桩。
这些木桩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出现在了操场上,木桩是干枯的树段,被深埋在操场的土下。
吴师傅说,我教了你们三年了,再过些日子,会有人代替我继续教你们,在这之前,你们要完成一件事。
就是用木剑将木桩刺穿。
大家惊讶于吴师傅不再教他们这件事,当然,更惊讶于对方让他们必须完成的那件事。
前一件事,是先前没有想到的事,后一件事,即使破天荒地想到了,也应该做不到。
大家用“啊”声表达对前一件事的想不到,以及对后一件事的做不到。
在这样的“啊”声中,吴师傅随手拿起一把木剑,只在木桩上轻轻一戳,就完成了后面那件大家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粗壮的干枯木桩,像纸做的一样,被同样质材的剑,贯穿。
大家发出更大声的“啊”。
吴师傅把木剑仍在地上,说了一句,赶紧练吧。
于是大家开始戳木桩,第一天下来,没有人完成任务。大部分人的成绩,是面前的木桩上被戳出的密密麻麻的小点,和一半以上残缺不全的木剑。
付麦场的木剑亦未能幸免,折了剑尖,而他的手,也磨出了很多的水泡。宋浮光看到这些水泡,说这就是皮太嫩的后果,等这些水泡消失后,就会留下老茧,到时你也就和嫩手剑客划清关系了。
付麦场对水泡没有特别的仇视态度,对老茧满怀敬重,他只是怀疑吴师傅的训练方法。如果说吴师傅当年也是靠戳木桩子才有了今天的身手,那他那双嫩豆腐般的手似乎便无法解释了。
宋浮光知道付麦场的疑问后,分析说,也许当年吴师傅的手上同样布满老茧,但后来他很少用剑,有茧子的手如果经常不用,那些茧子是会自行脱落的。
宋浮光还用亲身经历告诉付麦场,等老茧快要脱落时,用指甲将其撕掉,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他在上课觉得无聊时经常这么做。
付麦场有些相信这个解释,因为他听人说过,吴师傅呆在天庭皇院已经超过十年时间了,十年时间,或许真的能抹掉手上厚厚的老茧。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吴师傅已经不再教任何东西了,他只是让弟子们用木剑往木桩上使劲戳。
付麦场一个月的成就是,成功地在木桩上面戳出一个小坑
第二十三章
相比之下,有些人戳出的坑要更大一点儿,坑的大小,一般与力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所以坑最大的,自然是杨厉。
杨厉戳出的坑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