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些官员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赶紧最后压榨一笔,然后把责任全部往下推。
“第三、将北京的新学模式,推向全国,全面建立新学,为国营商社培养人才。”
“第四、在顺天府建立新医疗体系,推行全国,快速解决全国基础医疗缺失问题。”
“第五、有序建立标准化国营商社和民营商社标准,允许有大学学历的学生进入国营商社任职。”
“第六、持续深化新农政改制。”
“第七、要大力扶持工业,朝廷要为各地做表率。”
皇帝一口气说完,诸位大臣又是高呼:“陛下万岁。”
皇帝说的很简约,但这七条牵扯到粮食、商业、医疗、教育、工业和新城市。
每一条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每一条都有责非常明细的规划。
但实际上,其中有一个核心点。
什么?
国营商社!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七条,几乎每一条都与国营商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粮食的集体采购、分发。
例如医疗体系中的药材种植、采购。
例如工业中的织布厂、自行车厂、水泥厂等等。
例如新学中学生的就业。
例如新城新政中的基建。
这些,全部要有国营商社带头去完成。
所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建立完善的国营商社,推广开来,以管理国营商社的行政手段,来为商业时代搭起骨架子。
这叫商业时代1。0版。
那么各地如何快速建立国营商社?
在大明朝这个农业大国上,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国营商社体系,肯定是很难的。
但是又是可以做到的。
为什么?
因为北京已经打造出标准模板了啊!
这五年,北京制造局、北京粮食局、顺天府钢铁局、北京水泥制造厂等等,全部已经建立好了。
这些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已经验证成功的。
中国和欧洲在经济发展上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传统都是统一的。
这就给商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好处。
例如某一个地方证明成功了,就可以大量复制到其他地方。
例如北京制造局的模式就可以复制到南京或者武昌。
不会受到语言、文字和习俗的影响,而无法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