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公主大皱眉头,“陛下没在府上,已经走了。”
罗隐不信。但是这里是公主府,当着长乐公主的面,他不能乱来。于是罗隐说道:“既然陛下不在,那晚辈告辞。”
等罗隐一走,长乐公主就问安雅公主,“你说罗隐当真是为了皇上而来?”
“应该是吧。”安雅公主有些不安,总觉着罗隐找上门来不是件好事。
罗隐朝公主府大门行去,暗地里却已经派人去寻找沈静秋和光启帝的踪影。
待出了公主府的大门,转了个圈,罗隐又翻墙进入公主府后院。卫一刀上前禀报,说是远远的看到一个院子,被羽林卫还有公主府侍卫团团围起来。不出意外,光启帝就应该在里面。不仅如此,还隐约听到有琴音从院子里传出来。
罗隐一听,顿时急了。最坏的可能果然发生了。沈静秋同光启帝在一起,定不是沈静秋所愿,那么长乐公主的用意就很值得推敲。更值得推敲的是光启帝的心思。若是光启帝色令智昏,下旨让沈静秋进宫,那后果罗隐不敢再想下去。
沈静秋将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边塞战争曲》中,使得这首曲子更显杀意满满。一曲终了,光启帝大叫一声,“好!此曲甚妙。”
沈静秋喘着气,努力平息自己的情绪,不能在光启帝面前流露出分毫。
光启帝明显有些激动,或者说光启帝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激动了。望着沈静秋的一双漆黑眸子,越发觉着放弃这个妙人儿,是件很遗憾的事情。说不定有一天他会后悔。于是光启帝很直接了当的问道:“沈静秋,你可愿随朕进宫,伺候左右?”
沈静秋心头发慌,果然来了。她该如何回答才不会触怒光启帝。
“臣罗隐,求见陛下。”院门外响起低沉的男声,沈静秋顿时狂喜。罗隐来了,罗隐竟然来了。沈静秋激动得手指头都在发颤,罗隐是知道了一切吗?是特意来为她解围吗?
光启帝显然很讨厌有人在这个时候打搅,面色一沉,威严立现。沈静秋为罗隐担心,担心罗隐会触怒光启帝。不过很显然,沈静秋嘀咕了光启帝对罗隐的看重。
光启帝说了句:“宣!”
罗隐走了进来,沈静秋不敢放肆观望,只能用眼角余光打量罗隐。罗隐面无表情,自始至终都没有朝沈静秋看一眼。
沈静秋心头笑了,她就是喜欢这样的罗隐,如此的自信,如此的英武不凡。
罗隐站定,“微臣叩见陛下。”
光启帝说道:“平身。如此着急寻来,所为何事。”
“启禀陛下,南僵蛮族暴乱。此事重大,还请陛下定夺。”
光启帝隐含怒气,“又是南僵暴乱,胡光宗是干什么吃的。”
“陛下息怒,如今要紧的是拿出一个章程,定下平乱策略。”罗隐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关于沈静秋的事情。
光启帝皱眉深思,南僵的事情肯定要解决,“你……”正要吩咐罗隐,看到站在旁边的沈静秋,光启帝挥挥手,“沈静秋,你先退下。等等,你可愿随朕进宫?”
罗隐低着头,依旧没朝沈静秋看一眼。暗中捏紧了拳头,可见他也是紧张的。
沈静秋见到罗隐,勇气大增。走上前,同罗隐并排站在一起。
光启帝好像突然发现,这两人年龄相当,罗隐也没有定亲。二人站在一处,一眼看去,当真养眼,说是一对璧人,估计没人会怀疑。这么一想,光启帝就觉着是不是也该给罗隐赐婚,免得罗隐老大年纪了还在打光棍。
沈静秋恭敬的说道:“陛下有令,按理臣女不该拒绝。只是如此一来,势必对家父的前程名声有所影响。臣女相信,陛下是想用家父,希望他为朝廷出力。只是如果臣女一旦进宫,家父行事,必受掣肘。届时,岂不是同陛下的希望背道而驰。故此,臣女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沈静秋忐忑不安的等待光启帝的审判。
光启帝皱眉看着沈静秋,并没有发话。罗隐突然说道,“陛下,微臣有话要说,还请陛下许可。”
“说吧。”光启帝对罗隐的耐心,显然比旁人都要高出很多。
罗隐掷地有声的说道:“陛下,如今最要紧的莫过于太后千秋还有南僵暴乱。微臣以为,关于这位沈姑娘是否进宫的事情,可以以后再论。而且太后千秋,少不了沈大人居中调度。这个时候召沈大人的女儿进宫,必然会引起朝堂非议。届时言官御史只怕会一窝蜂的弹劾沈大人,进而影响到千秋节,甚至会影响到朝堂格局。这显然与陛下的初衷背道而驰。”
光启帝蹙眉,“罢了,沈静秋你先退下。”
沈静秋长出一口气,躬身退下。
出了院门,犹如逃出生天。回头再看,院门紧闭,并不能看到里面的情况。不过可以确定,有罗隐在,一定有办法彻底打消光启帝的糊涂念头。沈静秋也不知道,为何会对罗隐抱有如此大的信任。好似任何事情到了罗隐手上,都可以轻松解决。
沈静秋深吸一口气,大步离去。这里有罗隐,不用她操心。而她的任务则是面对长乐公主这个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