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日你之出现,却完全打破了老夫以往的判言。追根究底,老夫总算尚属卫氏嫡系一脉,与你已故祖父乃是至亲兄弟,嫡系一脉之衰亡,绝对不是老夫所愿看到的结果。以往不过问,不是不愿而是不能。你之出现,又让老夫看到了我卫氏嫡系一脉兴盛之机缘。”
“今日老夫便破例提点你一句,你若能摈弃以往隐忍不发之举止,行些少年郎本该之举,奋发竭力一世,或取你兄而代之,或助你兄辅政于国,那子南劲绝非你之敌手,数十年之后,说不定能使我卫国成就先祖昔年之霸业。少年郎你只需谨记,世间之事,本无对错,只是存乎于一心而矣。”
老者长言一通,便不再说话,含笑望向阿墟。阿墟并未回话,只是深深一鞠。
“世间之事,本无对错,只是存乎于一心而矣。”这最后一句话,几乎顿时间便把阿墟喝愣当场。
十余年间的种种所历之事,一时间全部涌上心头。鬼谷里看人眼色的奴仆生活,今日里的卫公子墟,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可是自己的行事准则好像从来没有变过,只要遇事多会一味的隐忍,即使反击也定会谋定而动,一击必中,绝不敢拖泥带水,这样的习惯是他十年的奴仆生活所养成的,已经成了他的一种本能。
他自认凭此习性,所遇之事大多都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极少会出现偏差。鬼谷时的他也常偷偷听鬼谷先生授课,所闻所见的都是些“潜谋于无形”“谋定而后动”“谋之于阴收之于阳”的道理,这些道理也自然而然的被他奉为了金科玉律,即便是行事为人也都参照此理。
可是他的这位三叔祖却告诉他“少年本轻狂”“存乎于一心”,这道理与他所奉行之法则却是完全的不同。不过仔细想想,少年本轻狂,在世间活了十七年的他,好像真的没有轻狂过,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郎却从没有轻狂的活过,细细想来绝对是人生一大遗憾。
正当阿墟思想瞬息万千,举棋不定之时,“世间之事,本无对错,只是存乎于一心而矣”却突然出现于他脑海之中,一行大字金光灿灿,如刻板样清晰的刻在脑间,字迹清晰无比,忽大忽小,一时间脑中之杂念都被它生生压了下去,仿佛这世间只剩下了这一行金字而已。
回过神来的阿墟却是惊奇无比,这种金字仿佛刻在脑中的现象竟然再次出现了,自他离开鬼谷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出现。
以前在鬼谷里,每次偷听先生讲论总会时不时的在脑中出现这样的金字,离谷之后再也没出现的事,让他以为这可能是鬼谷子使了一种神秘的术法,就像一些神奇传记里提到的妖术一样。
可是现在他知道自己错了,眼前的三叔祖明明就是个刚刚修炼到五级的武者,武功连他都有不如。以前的他还可以推脱看不透鬼谷子,所以鬼谷子会使什么妖术也能说得过去,但自己面前的这个老者却是万万不可能的,没有为什么,武者的直觉可是很准确的。
阿墟还发现,这些能让他脑海中生金字的话语,几乎全部都是他未曾听过的真言至理,每次听到总能让他产生一种与之共鸣的感觉。
难道脑海中能否生金字还与是不是真言至理有关系?阿墟脑中竟产生了这么一个奇怪的想法,也是一个可以稍微解释通这种怪相的想法。
接下来,这位三叔祖又和阿墟交谈了几句,却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话,刚才那种让他产生共鸣的话则再也没有出现。
心中有事的阿墟,不愿再在老者面前多做耽搁,依然举止有礼的问了几句关于他想去御史府的藏书之地的事情,老者都和他说了,也同意让他去浏览书籍。这样的待遇平常人自然不会有,他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公子墟这个身份确实很有用,尽管他不想过多的去使用这个身份。
周朝藏书之所,多以明堂、石室、金匮一类的名字来称呼,而卫国的藏书之处明显可以呼之为名堂了。
眼前所见的乃是一片木制平房,无砖无石,每一间只有十排书架,藏书百数,而这木房几乎有三四十间,并排而建,却又间间有小门连通。每间房的窗户都开得很大,站在房中任何一角都不会有阴暗之感。
明堂这一称呼,倒也名符其实。
阿墟进入这藏书之明堂倒也没有任何限制,有卫公之令,他可以随时进入。阿墟先从第一间藏书室先行看起。
每一间藏书室的门前都挂着一个显眼的木牌,上书几个大字“小心火烛”。阿墟心里明白这是教人莫要失手起火焚了这藏书明堂,木屋木架竹简,均是易燃之物,防火确实大意不得。
………【第043章 问询】………
明堂之中的藏书斑驳杂乱,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涉及。里面不光是经传史籍,山川地理、占卜、渔猎、经商、种树也是为数不少。
阿墟现在武功进展极慢,便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读书博闻之上。
从第一间藏书室开始,他一个书架一个书架的浏览过去,不放过每一册书籍,没兴趣的便一眼带过,有些兴趣的专门挑些章节读,碰到那种能让他特别喜欢的书自然是一点也不放过,一边强记还一边反复琢磨其中的意思。
这样一来,阿墟读书的速度便慢了下来,一天花费了五个半时辰才算看完了第一间的藏书。眼看将近黄昏,自觉收获颇大的阿墟才有些不舍得离开了御史府。
他的那位三叔祖叔文子一整天都呆在御史府中,白昼孤夜始终与经书相伴,这位三叔祖无妻无子,城南的一栋大宅邸由于常年不居住,也已荒废。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阿墟每隔三两天便会来到御史府的明堂,看上几个时辰的书籍。每次前来,他都会去拜见这三叔祖一面,虽然阿墟一直都是做得彬彬有礼,礼仪周全,老者对他的态度都是和蔼微笑,但再也没有了像第一次见面时的那种深谈之举。
整个明堂之中的藏书也已被他看过了大半,还有五六间藏书室没有涉足的样子。
去的次数多了,阿墟发现了一个规律,明堂之中的普通藏书多以竹简形式在收藏,但一些极为珍贵的书籍却全部都是玉版或者皮制图籍,显然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存下去,以便遗泽后人。但这类玉版或皮制的图籍收藏量却极少,他所看过的那些藏书里,这类书籍也就能占到百分之一的比例。
……
周武王克商,封国七十一,姬姓独占五十三,自此以后,大周又陆陆续续分封诸侯,共计约有四百数,投附之国不下八百,可历时约七百载而至今日,诸侯之国仅剩二十余数。
周天子之威早已丧失殆尽,天下诸侯之间,攻伐不断,弱肉强食,以致于强国愈强,弱国愈弱,甚至于社稷不保、宗嗣断绝。如今天下诸侯有七家最强,分为秦、齐、燕、赵、韩、魏、楚七国,而一些弱国小国只能在七强国的夹缝里残喘生存。
譬如,卫国在当今天下诸侯之间只能算是个弹丸小国,其国东有齐国,北邻赵国,南为魏国,三国皆为当世大国,而且互有攻伐争端,卫国夹在三国之间总为该依附哪一国而头疼,投齐则魏攻,依魏则齐伐,想保持中立也根本无法得偿所愿。
十年前,卫国东有帝丘,西拥朝歌,疆域两三百里,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下的国家,可是十年后,由于魏、赵两家的蚕食,卫国只余下帝丘城外方圆不过百里之地。现如今,卫国国势日微,不得不依附于南方之强魏。
半月之前,卫公得魏国国君密诏,魏国意欲一个月后攻打齐国,让卫国准备兵车粮草随魏一起攻齐。卫公得此诏文之后,寝不眠食不饱,心焦如焚,不知该如何是好。
随着魏国攻打齐国吧,事后必定会遭到齐国报复;可若不听从魏国调遣的话,魏国也不会放过自己。此时正是前挡后推、左右不得的境遇,身为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