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路痴导游类似 > 第500章 最早的旅行者(第3页)

第500章 最早的旅行者(第3页)

龙腾笑了。

“任何东西都要与时俱进,传统并不是守旧。自古以来也是如此,迦叶尊者集结了经典,你要会翻译,会解释。我们知道唐僧西天取经,经过那么多国家,一路都讲普通话。事实上呢?”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龙腾忍俊不禁。

“各国语言风俗都不相同,历史上的唐僧也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但仍然在印度辩经说法,取回真经,除了三藏经典,还留给了我们一部宝贵的国外旅行资料,《大唐西域记》。这是普通人能干的事儿吗?”

龙腾微笑着,边走边听他讲。

“所以啊在那个普通人目不识丁的年代,要出家为僧至少要认字读书,而且还要特别会思考,直白的书都读不懂,佛经那么高深,不会思考能懂吗?

所以出家从来都不简单!也不是会敲木鱼打坐的就是僧人,更不是剃个光头披上僧衣就是僧人,那都是骗人的。

就算是在寺院坐着,真正的打坐也不是坐在那儿啥都不想,佛讲究最高的境界就是空,悟空悟空,要先悟嘛,不是脑袋空空,就突然成佛了。”

龙腾笑出声。何欢转头笑着看她一眼,十分明艳。拜佛从来不是要拉着脸的。很多佛菩萨都是笑盈盈的嘛。但是众生一提到佛,却过于严肃了。

继续说:“空不是脑袋空空,而是将外界干扰视为无物,注意力都放到钻研上去。佛教总说慧根嘛。

虽然众生平等,众生皆可成佛,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恐怕释迦牟尼也不会承认。真正的大德高僧必然是有德行有智慧的。

所以佛门招高材生一点不奇怪。自古以来,就有门槛。”

龙腾点点头。

不知不觉身边跟了一群人。

春节期间,人很多。但大部分人还是坐车,即使徒步,也是从山腰开始徒步。那样节省时间和体力。

还有就是对佛教了解的确实不多,更多的只是出于热闹或者现实需求才上山拜佛的。

能从山脚徒步的,算虔诚的和不怕累的,对佛教历史文化感兴趣。所以他们听得尤其认真。感觉遇到了一位大学僧。

女保镖戴着低檐帽,也混在游客里,跟在他们后面。

也不得不感叹:小白龙这个导游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这诗人啊到一个地方,看看风景写写诗,然后就跑了。僧人呢,跑来跑去,觉得一个地方特别好,就在这里结庐修行。要不天下名山僧占多呢?

现在到处供佛祖,但佛陀在世时一生都没有定下来,带着僧团,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菩提树下、田舍竹林、葡萄园里,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说法。

僧人就是最早的旅行者,传教士也是一样。因为普通人守着一亩三分地,父母妻子,一辈子都离不开那个地方。

但出家人四海为家,白天化缘,夜宿丛林。所以寺院叫十方丛林!这些名山大川就最先被他们发现。你说他们开不开放?”

“嗯。”

“唐僧是个很厉害的人,并不是西游记中那个温吞啰嗦全靠徒弟的老和尚,他是跑到人家大本营当留学僧,用人家的语言,把来挑战的众僧辩倒,扬名印度的。

我们印象中高僧总是与世无争,事实上很多高僧都能言善辩。

鸡足山,之所以成为佛教第五大名山,就是因为玄装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两千五百年前,迦叶尊者入定鸡足山一事。所以鸡足山就成为了迦叶尊者的道场。

除了《大唐西域记》,后来很多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也记载了迦叶入定鸡足山。学者们考察后觉得鸡足山应该是指古印度的鸡足山。

但是千年以来,我国西南边陲的鸡足山早已成为佛教圣地。明朝鼎盛时三十六寺七十二庵,静室茅棚上千。从唐朝到近代,高僧辈出。

在中原南亚东南亚一带都相当有影响力。信众已经把鸡足山当作迦叶尊者的道场,教徒更为这汇聚各派的佛国圣地而来,朝山礼佛,蔚为壮观。所以也不必管真假,只要心中有,佛便无处不在。”

“嗯。”

后面的香客游客也默默听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