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帝看着面前跪着的人。说:“你们四人是如今朝中朕最信任的。朕便将太子及这大秦的江山社稷一道托付给你们。”
“不知皇上心中的太子人选是谁。”工部尚书问道。
雍熙帝看一眼赵德。赵德心领神会地从怀中取出一道明黄圣旨。看着四人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登基已近四十年。实赖天地。宗社之庇佑。非予凉德之所致也。今朕大限之日将至。遂传位于皇二子睿亲王司徒子瑾。子瑾仁孝。善辅导之。谨记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安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保邦卫国。朕余愿已。钦此。”
待赵德念完后。四人已然明白。雍熙帝是要传位给子瑾的。这样的结果也算是在四人的预料之中。遂四人齐声道:“臣谨遵圣谕。必定尽心竭力辅佐睿亲王。请皇上放心。”
雍熙帝点点头。说:“将朕的江山交给子瑾。朕放心。你们必当尽心竭力地辅佐子瑾。子瑾素來仁善。重手足之情。朕的其余皇子中若是有人心有不服。意图不轨。倘若子瑾下不了狠心的。你们便奉朕的遗诏帮子瑾了结。”
“是。”众人齐声道。大家心中也隐隐猜到了皇上话中所指的皇子十有**是手握重兵的英亲王子灏。
而与此同时。子灏已得密令。告知他皇上快不行了。让他务必尽快赶回來。同时不可将此事告知其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子灏对雍熙帝如今的情感也日渐深厚。尤其是戍守邺城的这些年中。他更加能体会雍熙帝的一番苦心。所以当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心中大惊。当夜便留下信给副将冯恩之子冯杰。不辞而别。
雍熙帝对着四人一番嘱咐之后。便打发他们出去了。四人出了安昌殿。其余三人皆对张普恭喜抱拳:“陈国公。恭喜恭喜啊。还是你有福气。养的一个好女儿啊。不日你便是国丈了。”
张普的面上看不出悲喜。也只是回礼道:“诸位客气了。你们知道我的性子。国不国丈的。我并不在乎。”
三人对视一眼。纷纷点头。朝堂之上。若说谁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必得当属陈国公啊。这也是张普一直以來在同僚中口碑极佳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四人在宫门处告辞后。便各自回了府。
毓秀宫中。尔珍手中紧握一个纸条。悄然递给静妃:“娘娘。这是外面传來的消息。”
静妃接过來。看后。不由地动怒:“皇上竟然已经下了诏书传位给子瑾。还选定了四个辅政大臣。”
“娘娘。我们该怎么办。”尔珍焦急地问。按着纸条中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消息必定已经有不少人知晓了。
静妃顺手将手中的纸条放在烛火之上。看着它一点点燃烧。化为灰烬。仿佛从來不曾存在过一样。狠辣地说:“他心中必定有办法。不论如何。继位之人必定得是子灏。若有不服者。斩了也就是了。”
“是。这个事我们已经筹划了这么多年。必定会成功的。”尔珍说道。
“子灏那边已经得到了消息。相信不日便会抵京。届时。本宫便将一切事情都告知他。”静妃的声音中透着慵懒与倦意。
尔珍听了这话。小心地问道:“娘娘。王爷一直都不知情。您若突然告知。王爷会不会接受不了。”
静妃眼中闪过担忧。说:“这也是本宫一直以來担心的事情。可是。事实如此。他只能接受。当年之事。本宫也是无可奈何后。之后本宫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
尔珍点头。安慰静妃道:“王爷一向最和您亲。想必您的一番苦心。王爷必定能体会。且到时候王爷便是皇上了。只怕还会感谢您呢。”
静妃脑中想象着子灏登基的样子。满意地笑着说:“过不了几天。本宫就是太后了。这宫中的所有女人。尤其是云妃那个贱人。到时候。便要在本宫面前臣服。跪拜。哈哈……”
“那奴婢就提前恭贺娘娘心意达成了。”尔珍说着跪下去。道。“太后娘娘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