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袋子里放了300磅重的压舱物。吊舱是正圆形的,直径长达4英尺,高3英尺,很容易附在气球下面,用来固定吊舱的绳子则均匀地拉直气球的上半部分。指南针已经摆好,吊舱上方8英尺处有一个拴在固定绳上的金属环,气压计就挂在这个金属环上。锚也小心地安装好了。一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
在熙熙攘攘的围观人群中,我注意到一个年轻人,他脸色惨白,神情紧张。他的出现让我备受鼓舞。他是我的忠实观众,在德国的几次升空当中,我都曾见到过他的身影。他总是那样心神不安,但又全神贯注。他注视着这个奇妙的机器悄无声息地上升,离开地面,他却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12点,该出发了。可是,我的同伴没有现身。我派人去找,才得知他们一个去了汉堡,一个去了维也纳,还有一个胆子最小,去了伦敦。他们的懦弱使他们错失了这次旅行机会。其实,现在的气球驾驶员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根本不会有任何危险。他们原本是今天这次盛会的当事人,但他们被自己的承诺吓倒了,就在升空的那一刻,他们临阵脱逃了。他们逃跑的速度可比面对困难时拿出勇气的速度快多了。
一些围观的人感到很失望,他们愤怒而不耐烦地大喊大叫。我没有犹豫,立刻决定单飞。由于气球需要承担的重量有了变化,为了保持平衡,我又塞进了一些沙袋,代替那几个没有来的同伴,然后爬进吊舱。气球的环型圈上系着12根绳子,分别由12个人拉着,他们稍稍松手,气球就上升了几英尺。当时一丝风都没有,空气重得像铅块,似乎想阻止我的这次升空。
“都准备好了吗?”我宣布,“全体注意!”
他们全都就绪了,最后一个人看了我一眼,示意一切正常。
“准备!”
人群中有些动静,好像有什么东西冲出了围场。
“出发!”
气球缓缓上升,但是我感到吊舱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我一时没提防,便跌倒了。我站起来后,发现对面竟然站着一个人——那个脸色苍白的年轻人。
“先生,您好!”他对我说。
“你怎么……”
“为什么会在这里,对吗?因为没有我,您不行。”
我有些困惑。他的肯定让我有些惊讶,而我也无言以对。我看着他,可他对我的吃惊似乎并不在意,继续说道:
“先生,我的重量破坏了您气球的平衡,您能允许我……”
还没等我同意,他就将两个沙袋的沙子撒入空中,来减轻气球的重量。
“先生,你既然来了——那么,想留下的话,就别乱动——让我一个人来驾驶气球。”我也只能这样说了。
“先生,”他答道,“您的骨子里透着法国人的儒雅气质,我也是法国人。我试着想象您会用哪只手拒绝和我握手。您做您的事情吧,按照您自己的方式,我等您弄完——”
“你还想干什么?”
“跟您谈谈。”
气压计显示的数据已经降到26英寸,这表示我们现在正在距城市地面约600米的上空。其实,单凭那个一动不动的旗子,我无法判断现在的情况。我对现在接近静止的状态感到很满意。至于气球是否在水平移动,我就不得而知了。气球周围大量的空气在托着它移动,一股热浪笼罩着我们脚下的物体,使它们的轮廓渐渐模糊起来。指南针显示气球在向南飘。
我又将眼前的这个同伴打量了一番。他30岁左右,衣着朴素,身材轮廓鲜明,看得出他是个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而且很有决心的人。他一动不动地站在这个几乎静止不动的吊舱里,想看清我们下面飘过的东西是什么。
“这讨厌的雾!”过了一会儿,他叫道。
我没有应声。
“您还在生气?我没有钱付这次旅行的费用,以这种方式上来,实在是迫不得已!”
“没人要赶你走。”
“您知道吗?1784年1月15日那天的情形和今天差不多。当时,洛朗森伯爵和当皮埃尔伯爵正准备从里昂升空,一个叫方丹的年轻商人,冒着弄翻气球的危险翻过围栏。他完成了旅行,大家也都平安着陆。”
“等到了地面,咱们再谈这个。”我很讨厌他说话时那种轻描淡写的口气。
“哎哟,您还想回去?”
“你以为我会推迟降落时间?”
“降落?”他吃了一惊,说,“咱们还是升上去吧!”
就在我阻止他之前,他又把两袋沙包扔了出去,而且是连包扔的,不是只把沙子撒出去。
“先生!”我呵斥他。
“我知道您的能耐,”他从容地说,“您这次的辉煌旅程已经妇孺皆知了。虽说经验与实践密不可分,但缺乏理论知识也是不行的。我学习飞行术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这些飞行理论已经全都装在我脑袋里了。”他说话时很伤心,接着又陷入了沉默。
气球升高了一些,又静止了下来。陌生人看了一眼气压计,说道:
“我们现在升到800米高空了!地上的人看起来和虫子一样!看哪,我认为我们应该永远站在这个高度审视众人,对他们的道德水平进行评判。喜剧广场简直变成了一个蚂蚁堆。看看那个码头的人山人海。蔡尔大街越来越小了。我们现在在教堂上空了。现在看来,缅因河就像一条白色的带子,将整个城市一分为二。还有那座大桥,就像连接两岸的一根细线。”
空气变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