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群非凡的人物中,似乎没有任何人发现查理和他的三位随从在场。他们进来时,最初只听见一阵模糊的低语声,耳朵简直难以捕捉住任何清晰的语句。接着,穿黑袍的法官中,最年长的,也就是似乎担任主席的那位站起来,用手在面前摊开的一本书上敲了三下,顿时满堂鸦雀无声。几个脸色红润、衣着讲究、双手被捆在背后的年轻人从查理十一刚才开的那道门对面的另一道门走进了大厅。他们高扬着头,目光坚定地走着。他们后面,一个身材健硕,穿一件棕色紧身皮外衣的人拿着拴他们双手的绳子。走在头里似乎是囚犯中最重要的那一个走到大厅中央的木砧前面停下,用不在乎和轻蔑的目光看了看木砧。与此同时,那具尸体似乎痉挛地抖动起来,红色的鲜血从伤口汩汩而出。年轻人跪下并伸出了头颅。斧子在空中一闪,砰然急落。一股血直喷到台上,和尸体的血融合在一起。头颅在染血的地上蹦跳了几下,一直滚到查理身边,把他的脚也染红了。
直到此时为止,查理因惊讶而一语未发,但看到这一可怖的景象以后,他舌头上的结打开了;他朝御座走了几步,对着穿总督服的那个人,勇敢地说出了著名的几句话:“如果你来自上帝,请你说话;如果来自另外那位,就请你走开。”
幽灵缓慢而庄严地回答他:“查理王,这血不会在你在位时流……(说到这里,声音便听不太清了)而在五代(即查理十二(1697—1718在位)、于尔里克埃莱奥诺(1719—1720在位)、费雷德里克一世(1720—1751在位)、阿道夫费雷德里克(1751—1771在位)和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在位)共五代。其中第五代古斯塔夫三世被弑身亡。)之后流。华萨的天潢一脉要遭殃,遭殃,遭殃了!”
于是,这惊人的议会中众多的人物身形逐渐模糊,仿佛只成了一些带颜色的暗影,很快便完全消失了。神奇的蜡烛熄灭了,查理及其侍从手中的蜡烛只照着被微风轻轻吹动的古老挂毯。好一阵子,还听得见一种相当悦耳的声音,目击者之一将之比作树叶丛中风的低语,而另一位则比之为竖琴调音时弦断之声。对幻象持续的时间,大家都有一致的看法,认为大约是十分钟。
黑色的帐幔、砍断的头颅、把地板染红的汩汩鲜血,一切都随那群幽灵而消失了。只有查理的拖鞋仍留着一点鲜红,如果当夜的情景并非深深印入他的脑海,即此一点鲜红已足以唤起他的记忆。
国王回到书房以后,便叫人把他的所见记录下来,要他的随从签字,自己也签了字。尽管人们小心翼翼,向公众隐瞒记录的内容,但甚至在查理十一生前便已很快被人所知。这份文件至今犹存,直到现在,没有任何人敢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记录的末尾十分精彩。国王说:“如朕刚才所述有一言虚妄,联愿放弃一切享受更美好生活之希望,而这种生活朕理应得之而无愧,因为联业绩显赫,尤其热心以谋民众之福祉,并捍卫朕先人之宗教。”(如前所言,梅里美之叙述与记录多有出入,此段亦为记录所无。)
现在,如果人们想起古斯塔夫三世(古斯塔夫三世,生于一七四六年,在位时曾限制贵族之权利。一七九二年三月十五日,在一次化装舞会中被刺,三月二十九日去世。)死以及对谋杀他的凶手安卡斯特洛姆(安卡斯特洛姆,禁卫军之掌旗官,刺杀古斯塔夫三世之凶手,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九日被斩决。)的审判,一定会觉得这一事件与上述离奇的预兆不无关联之处。
指使安卡斯特洛姆的大概就是当着各等级代表的面被斩首的那个年轻人。
戴着王冠的尸体就是古斯塔夫三世。
而那个孩子则是他的儿子和继承人古斯塔夫阿道夫四世(古斯塔夫阿道夫四世,生于一七七八年,父死时年仅十四岁,由叔父苏德玛尼公爵摄政。由于治国无方,难拒外敌之侵,朝野不满,大失民心,于一八〇九年三月二十五日被迫逊位。)。
还有,那老者大概就是古斯塔夫四世的叔父苏德玛尼公爵(苏德玛尼公爵,古斯塔夫阿道夫四世逊位后,王叔苏德玛尼公爵继位,是为查理十三,统治瑞典直至一八一八年。),他是王国的摄政,他侄儿被黜以后,他继位为王。
(查理十一,瑞典国王,生于一六五五年,卒于一六九七年。一六七二年即位后,建立绝对王权。)
张冠尧译
3.凶宅鬼影
〔法国〕普罗斯佩·梅里美
我在二十三岁那年动身到罗马去。我的父亲给了我十几封介绍信,其中只有一封写满了四页纸,是封口的。地址上写着:“烦交阿尔多布兰迪侯爵夫人。”
父亲对我说:“如果侯爵夫人风韵犹存的话,你就写信告诉我。”
我童年时就在他的书房壁炉上端看见挂着一幅肖像细密画,画上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女人,头发上撒了粉,戴着一顶常春藤花环,肩上披着一块虎皮。画的背景有“罗马,一八××”字样。我觉得她的服饰很奇特,有好几次我询问这位贵妇是什么人。人家回答我说:“她是一个荡妇。”
我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我猜想其中一定有什么秘密,因为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我的母亲咬紧了嘴唇,我的父亲显出一脸严肃的样子。
这一次,父亲交给我封了口的信时,偷偷地望了画像一眼;我自己不由自主地也这样做了,我思量,这个头发上撒了粉的荡妇可能就是阿尔多布兰迪侯爵夫人。自从我初识世事以来,我就从母亲的面色和父亲的眼色里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
到了罗马以后,我递交的第一封信就是给侯爵夫人的信。她住在圣马克广场附近的一间华丽的公馆里。
我将信和我的名片交给一个穿黄制服的仆人,他带我走进一间宽阔的客厅,光线幽暗,阴阴沉沉,家具陈旧。可是在罗马所有豪华的邸宅里都有名画家的图画。这间客厅里也有不少,其中有几幅尤其引人注意。
我第一眼就看出一幅女人肖像画显然是达·芬奇的作品。这幅画装在富丽堂皇的画框里,放在红木架子上,毫无疑问,这是收藏品里最主要的珍品。侯爵夫人还没有出现,我有充分的时间仔细研究一下这幅画。我甚至把画拿到窗户附近,以便在更明亮的光线下细看。很明显,这是一幅肖像画,而不是想象的人物画,因为画家不可能创造出这样的面部轮廓来:一个标致的女人,嘴唇相当厚,眉毛几乎连成一线,眼神既高傲又亲切。背景有她的盾形家徽,头上有公爵王冠。可是最使我惊奇的,是她的服装,除了头发不撒粉外,同我父亲的荡妇的服装一模一样。
侯爵夫人走进来的时候,我手里还拿着那幅画。
她一边向我走过来一边大声说:“真像他父亲!啊!你们这些法国人啊!法国人!他刚到就抓住了《卢克蕾蒂亚夫人》的画像。”
我赶紧为我的冒失而表示歉意,接着就用千言万语赞扬我大胆挪开的那幅达·芬奇的杰作。
“这确实是达·芬奇的画,”侯爵夫人说,“画的是卢克蕾蒂亚·博贾(卢克蕾蒂亚·博贾(1480—1519),是教皇阿历山大六世的私生女,结婚三次,扶助文学和艺术,雨果为她写了剧本《卢克蕾蒂亚·博贾》。)这位享有盛名的女人。我的所有藏画中,这是令尊最欣赏的一幅……啊!仁慈的上帝!你们父子多么像啊!我还以为看见二十五岁时的令尊了呢。他的身体怎么样?他在干什么?他会不会有一天到罗马来看看我们呀?”
尽管侯爵夫人没有撒粉,也没有虎皮,凭我的智慧,我第一眼就看出来她就是我父亲的那位荡妇。二十五年过去了,却未能使一个大美人的痕迹完全消失。她只是表情不一样了,化妆也不一样。她现在浑身穿黑衣服,下巴有三层,微笑很端庄,神情严肃而喜气洋洋,这一切说明她已变成一个虔诚的妇人。
她非常亲热地接待我,三言两语就给我介绍了她的房子、收入和朋友,朋友中有几个是红衣主教。
她说:“把我当做您的母亲吧……”
她谦逊地垂下眼睛。
“令尊嘱我照看您,给您忠告。”
为了向我证明她并不认为她所负担的只是名义上的差使,她立刻开始告诫我,对于像我这种年龄的年轻人,罗马有许多危险和陷阱,必须尽力躲避。我应该避免结交劣友,尤其是那些艺术家,只同她为我指定的人来往。总之,我听了一顿说教,我恭恭敬敬地点头称是,用合适的虚伪来回答她。
我正要站起来告辞的时候,她对我说:
“可惜我的长子小侯爵目前正在罗马他的庄园里,不过我可以介绍您认识我的第二个儿子唐·奥塔维奥,他不久就要当上主教。我希望您喜欢他,同他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