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为何要如此安排?”
“哈哈,能让白马公子视为劲敌的高手并不多见,更何况能在万剑齐发的突袭下全身而退的,更是从未听人说过。像童护卫这种绝顶高手,本王怎能太失礼呢?”
“我明白了,女儿这就带他去含翠楼安顿。”
含翠楼。
这是一楝构筑在一片绿竹林中的楼阁,四周更是植满了五彩缤纷的花草,景色之美令人神往。
宗童第一眼便喜欢上这片景色,不禁受宠若惊的道:“王爷实在太礼遇属下了,这样会不会太招摇了,恐怕会引起其他护卫心中的不满。”
“你放心好了,应该不会有这个问题才对。”
“为什么?”
“因为多年来,父王一直极力拉拢天马山庄的玉剑书生未果,如今由你取代他成为含翠楼的主人,大家便该明白你在父王心目中的分量,自然不会有人敢自讨没趣,妄想和你争宠了。”
“原来含翠楼的贵宾,就是玉剑书生。”
“不错。”
“世人多是攀龙附凤,期望有朝一日鱼跃龙门,从此飞黄腾达,玉剑书生却平白舍弃这种结交权贵的大好良机,难道他是白痴不成?”
“哼,他不但不是白痴,而且是成精的老狐狸。只有无权无势的小角色才会攀龙附凤,像他这种拥有天下第一庄的庞大势力,名望地位不在七大门派掌门之下的人,总是采取两不得罪的交际策略。讲好听一点是广结善缘,讲难听一点的就是脚踏两条船。”“王爷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怎会有对手?”
“这是难免的,自古以来的宫廷斗争,都是从派系所引起的。更何况王爷之位虽是人臣之极,却也有尊卑之分,有些王爷只是一个闲差的头衔,地位还不如一个提督来得重要。”
“想不到朝中的人际关系如此复杂。”
“你如果想在京中出人头地的话,你就必须搞清楚各派系势力的消长,否则你很难在京中立足。”
“不知朝中的派系如何分别?”
“除了皇上的锦衣卫自成一系之外。朝中大致可分成三大派别,其中以兵部尚书和各边关将领所组成的派系最强,而父王和东宫皇后为首的势力次之,最后才是四王爷和西宫皇后居末。”
“原来如此,我听过说书的先生说过,历代的朝廷都免不了文争武斗的派系倾轧,想不到真有其事!”
“不错,当前朝中最大的隐忧,便是以兵部尚书为首的这批悍将,一旦他们有心造反的话,朝廷将很难抵挡他们的兵力。”
“难道皇上完全不知这种情势的恶劣?”
“三年前皇上也发觉不对,所以才将包藏祸心的忠勇侯处决,只是兵部尚书的羽翼已丰,想要彻底根除的话,恐怕不是容易的事!”
“这就是纪浩然他们一再寻仇的主因?”
“不错。”
“郡主可知兵部尚书手中握有的兵力如何?”
“皇上和兵部尚书各掌握全国三分之一的兵力,可是兵部大多是能谋善战的将领,就连兵勇也是身经百战的战士,战力当可提升五成左右,相较于皇上的锦衣卫和禁卫军,战力将成四比六的局势。剩下的三分之一兵力,则由父王和四王叔均分,战力更是无法和双方相比拟。”
“哎呀,想不到朝中的政局如此混乱,难怪朝廷对旱灾的救济,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暖昧态度,原来是自身难保了。”
“一点也不错,赈灾的物资受制于兵部不愿配合运输,所以成效一直不彰,最后皇上才改以免赋一年,希望早日刺激灾区经济,以便尽快恢复往日繁华。”
“既然这样,王爷和四王爷毕竟是亲兄弟,何不暂时放下成见,和皇上携手合作共同对抗兵部尚书,双方的实力至少可以拉成五五平分的局面吧。”
“应该不止,如此一来双方的优劣立刻逆转,比数变成我六他四。这也正是尽管兵部尚书实力已丰,却不敢轻易造反的主要原因。”
“那不是很好吗?你们又为何不合作?”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点默契双方是有的,根本不须白纸黑字的讲明,一旦兵部有任何风吹草动,父王和四王叔自会拥护皇上,你的顾虑根本是多余的。”
“既然如此,你们为何又南下追缉宗大夫,听说他和四王爷关系良好,你们这么做,岂不是在互挖墙角,难道不怕引起双方的关系紧张。”
“咦!你怎知我们是去缉捕宗大夫?而且还知道他和四王爷的关系?”
“这……大王子在惠阳的所作所为,早已传遍整个广东,我又怎会不知?至于他和四王爷的关系,我是在客栈里无意中听人提起的。”
“唔,是谁?”
“不清楚,好像是四王爷派去调查事件经过的人,交谈之中不断的提及双方的交情深厚等等琐事。”
“原来如此,那就错不了,其实这一次缉捕行动,完全是皇上的旨意!”
“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