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后世的河套经过千年开发,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农业区。杨华现在所做的不过是将河套平原的开发提前了。
这不过是他同关群和赵行德推敲出来的一个初步计划,一旦实施起来,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用实践来检验。不过,不管是否有效,做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
天气一日冷过一日,也许还得冷上一个月。
小冰河期的威力让习惯了北宋时期温暖气候的人们有些不习惯,所以,银川之战之后,各地各战场都同时安静下来。如此,算是给了吴敏和刘琦以喘息之机。否则,以张浚今年冬天咄咄逼人态势来算,关中只怕早已易手,至少已是不可收拾。
这也算是老天爷给了杨华整顿宁夏的时机。宁夏这边千头万绪,没几个月时间整合不好。而宁夏在他未来的战略布局中将占有重要位置,山西已经残破,关中情况也不是很好。未来的战场需要宁夏的粮食、牲口和人力支持。
看着屋檐下挂着的冰凌,杨华摸了摸额头,对坐在身边的赵行德说:“行德,以你看来,我何时南下关中为佳。”
赵行德还是那副谨慎模样,他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宁夏路政务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理顺。”
“一年?”杨华走到屋檐下,抽出横刀将屋檐上挂着的冰凌一一敲掉:“时间太漫长了,来宁夏这么长时间,还真有点想家了。我打算一开春,等雪一化就去关中。现在是二月,还有一个月时间。只需要吴敏和刘琦他们能够撑住。”
“那么,宁夏路的政务如何处理?”赵行德问。
“就交给你吧。”杨华笑着收刀入鞘:“你来做宁夏路制置使,替我守好这份家业。”
“是。”也看不出赵行德是喜是忧,反正他还是那分永远不变的淡定。
“宁夏路的军政你就一把抓吧,你毕竟在夏地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情况也熟悉。”
“是。”还是那一声淡定的允诺。
天承帝的圣旨终于等来了,圣旨上,皇帝大力褒奖杨华西征之功,并说,应群臣之请,封杨华为夏王,算是给了杨华一个回音。至于新收入大宋版图的宁夏、甘肃两路,朝廷将不再派出官吏,一应地方人事任免,皆由夏王自定。
杨华扔在雪地上的李乾顺的玉玺先前被关群悄悄的收了起来,也许,是时候给杨华了。杨华作为李乾顺政治遗产的继承人,法理上已经可以说的通了。
在圣旨到达银川的同时,又有一个消息传来,天承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明诚去世了,副相位置出缺。皇帝说,本打算任命杨华接替这个职务的,不过,其他宰相认为,杨华宜出任首辅一职。
任命书即将下达。
听到赵明诚去世的消息,还在清点西夏皇室库藏的李清照痛不欲生,匆忙回太原去了。大宋痛失一名金石专家,而不是一个合格政治家。
三月,雪化了,春雨如丝。
关群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地来到皇宫,“大王,可以南下关中了。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三十三章 急转
群这段时间消失了很久,这家伙长于谋略,对于政务兴趣。因此,在杨华同赵行德制定管理宁夏和甘肃的政策之时,他总是一言不发。
杨华每次问他意见时,他只是笑笑:“主公英明。”弄了杨华一个老大没趣,最后干脆就不问他了。
开春之后,关群推说风湿病又犯了,便告病休养,成天带着下人到黄河边上打鱼。
看到他做这副打扮,杨华心中来气:“你也知道回来,病养得如何了。”
“病好了许多。”关群笑着将靴子脱掉,穿着臭烘烘的袜子在杨华屋里乱跑。
杨华现在已经住进西夏皇宫,这地方相当的豪华,比起简陋的太原不知要强上多少。人总是有惰性的,在这里住得久了,竟生出如果能终老于此,人生也算没有遗憾了的想法。
“呵呵。”杨华对他浑身的脚臭毫不在意,笑着示意他坐下,说:“我正要找人去寻你,看关中之仗怎么打,你却送上门来了。来来来,怎么看地图。”
房间正中的地板上铺着一张巨大的关中地图,上面用笔标注着不少数字,显然,杨华和参谋部人员已经所了很多工作。
杨华兴致勃勃地说:“这次南下关中,我拟顷其全力。天武军、龙卫军、捧日军、游奕军全体出动,只留厢军和银川军在宁夏。此战,我军将出动主力军团三万五千,辅兵五万,民夫六万。挟泰山以超北海,用雷霆之势平定关中。”说到这里,他有些得意:“张浚,我要让你看看我河东军地真正力量。”
“大王刚平定宁夏,有值春耕时节,大量抽调青壮出征,伤了农时,难道你想再来一次饥荒吗?”屋子里只有杨华和关群二人,关群说话也随便起来:“好不容易打下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