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宋代行书 > 第155部分(第3页)

第155部分(第3页)

按说,招抚使这个临时职务一般都由朝廷大员担任,职位比之小小的监察御使品级不知高了多少。

但现在河北一片烂,他张所无兵无粮,去了也不过是挂一个虚衔,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皇帝这是变相地流放他。

回家之后,他叹息良久,在床上转辗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半夜时,有家人来禀,说有一个叫王彦的人求见。

“王彦,好象有这么个人。”张所抓了抓头皮,回忆了半天,这才想起,王彦字子才,高平人,本是老种手下的一个将军,当初随老种征讨西夏时颇立了些战功,现任清河尉。老种病逝之后,他还留在东京没走。

只不知道他深夜来访究竟为何?

心中疑惑,张所忙披衣起床。

一看到王彦,张所心中一声喝彩,好一条铁塔般的汉子,心下便生好感。

“见过张大人。”王彦不卑不亢地拱手为礼。

张所微笑道:。“王将军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见教。”

王彦沉稳地说:“听说。张大人要去河北任招讨使,手下定缺人手,王彦愿随大人前往。”

张所大喜。:“久闻将军乃种宣抚手下第一大将,能得你的襄助,张所不甚荣幸。不过,陛下的任命才下来没两个时辰,你又是从何得知的?”

王彦道:“大人去河北的事已。传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了。”

张所抽了一口冷气:“东京。地面还真是邪了!”

宁德宫。书房,太上道君皇帝居所。

三根细长的手指捏着一枚温润的田黄石,一个风度翩翩的朗目的白晢青年面带惊疑地看着眼前这个河东镇的首席参谋。

屋外雪落无声,黑压压看不到一丝灯光。靖康一年的冬天冷得让人血液凝固,但书房的地下因为铺设了地龙暖洋洋让人睡眼朦胧。

青年人正是大宋郓王赵揩,上一次夺嫡之争的失败者。

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赵楷这一年的日子过得很不顺利。自从兄长赵桓在李纲和吴敏这两个政治强人的强力扶持,终于登极之后,他就受到了严密的监控,日子过得极窘迫。

如果不出意外,他这辈子也就是一个当缩头乌龟的命。

在太上道君皇帝逃往镇江时,赵楷发觉事情不对,也随着逃往东南。在镇江时,太上道君皇帝截留漕运,插手东南政务的主意就是他出的。他甚至做过开封被金人攻陷,自己在东南登基的美梦。

可是,他没想到大哥赵桓竟然答应了金人所提出的所有条件,与金人和了。

而太上道君在东南的所作所为实在太离谱,引得天怒人怨,迫于朝野巨大的压力,太上只能带着众人回了东京。

在金军撤退之后,皇帝也腾出手来巩固政权。随着他的威严日显,赵楷觉得自己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平时更是不敢离宁德宫半步,生怕被人暗杀。也只有在宁德宫中,在太上的保护下,他才能感觉到一丝安宁。

不过,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现在,道君皇帝还在,若他千秋之后,自己又该如何同大哥相处呢?

一想到这点,赵楷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慌。

本来,回京的路上,童贯还试图联络西军各路将帅发动兵变,助太上道君皇帝重新登基。可刚一走到东京,就遇到了杨华,包括童贯在内,一众捷胜军将领都被枭首示众。

杨华的雷霆手段赵楷看在眼里,凉彻心扉,有这样一员猛将在,任何人都拿大哥没办法。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杨华居然派出使者送上厚礼悄悄来联络自己。

他究竟想做什么?

赵楷怎么也想不通,他转头看了看身边一个白衫中年,道:“明诚,你对金石骨董金银玉器素有研究,帮我看看这枚田黄。”这个明诚的中年人姓赵名明诚,本是山东人。是有名的金石大家,在京城名气很大。不过,比起他的夫人来,赵明诚还要稍逊几分。

他的夫人姓李名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北宋文坛领袖。

赵明诚虽然有功名在身,可因为早年跟了赵揩,在政治上站错误了队,一直被朝廷投闲置散,到现在还没有一官半职。

这次他来东京本是来收拾一下以往的收藏,准备回山东老家与妻子团聚的。可没想到一来就被赵楷找到,让他入幕帮衬。

老实说,赵明诚对郓王赵楷这口冷灶很是不耐烦,可切不过赵楷的热情相邀,只得进了府。也怪他运气不好,居然陷在开封城中。眼看着金人之围一日紧似一日,再不走就走不脱了。

赵明诚心中也有些着急,准备找个由头离开这是危险的地方。

“是。”赵明诚小心地接过那快鸡卵大小的田黄,仔细端详了片刻,道:“杨将军送来的田黄自然是上品。王上且看,此石温润凝腻,黄得浓艳俏丽,实在是不可多得。”

“哦,有你法眼首肯,自然是不错的了。”赵揩无所谓地一笑:“那就得多谢杨将军了,明诚,改天找个手艺好的玉工,雕个形状,做枚印章吧。”

“王上,石材或印章以高大方正为优。但田黄‘无根而璞’,出土时均为椭圆状,一般人不忍取方正。那么,如果是椭圆形,则应尽量取饱满、浑圆、规矩,长、宽、厚比例协调的为好。那些矮、小、仄、薄,棱角尖凸,未加取舍,纯为凑重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