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恽这会不知和张敞在谈论什么,声音不大,却吵吵嚷嚷,等苟参进去,杨恽指着苟参说:“来得好,你说说,既然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那就是说君子应该表里如一了?”
苟参不知杨恽和张敞在争辩什么,就看看张敞,张敞笑说:“你这人就爱着急,我什么时候说君子不应该表里如一了?”
杨恽一听就站了起来:“既然你说君子表里如一,为何孔子当日在陈蔡被困时生冷不忌,连猪彘都吃,后来却又一本正经的,说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不是胡扯?”
“这怎么叫不死表里如一,只是变通罢了。”
孔子吃小猪的故事前一段苟参和敬武公主刘敏讲过,但是这会杨恽和张敞却说这个做什么?
“变通?好一个变通。”
杨恽说着就站起来:“所以我说陈汤的事情也不能就说他不孝,凡事都有内情,再说。弹劾陈汤不孝的那个诸葛丰也不知自己是不是表里如一的道德楷模。”
原来杨恽是在说陈汤的事情。
张敞也不和杨恽说了。招手说:“走吧。咱们去饮酒,浇浇你那满腔的不平之火,如何?”
杨恽听到喝酒,脸上露出了笑容,对着苟参笑笑,自己领先走了出去,张敞走在 第 179 章 ,不料天子又下诏,命改任辛临众。”
武帝时候羌人联合匈奴攻打大汉,武皇帝刘彻命李息、徐自为率兵击破羌人和匈奴的联合军队,为了西羌的长治久安,就设立护羌校尉一职,掌西羌事务,秩比二千石。
辛武贤是酒泉太守,当年和徐延寿将军一起协助赵充国攻打过羌人。
“怎么还朝令夕改?辛汤不是辛临众的弟弟吗?他们一家人怎么争来争去的?”杨恽听了有些不理解。
张敞说:“朝令夕改?那是因为赵充国老将军给天子上书了。不赞同让辛汤担任护羌校尉一职。”
“赵充国不是已经病了,在家里休息的吗?他怎么就给天子上书了?”
张敞见杨恽不理解。就说:“按说赵充国老将军对西域的事情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他说辛汤酗酒任性,性格暴戾,不能派他负责蛮夷事务,所以天子权衡一下,还是觉得赵老将军说的有理,就让辛临众担任护羌校尉。”
“这样,酒泉太守辛武贤这下对赵充国怨气越深了。”
苟参对杨恽和张敞说赵充国于辛武贤的事情一点不知,杨恽就解释说:“当年天子让赵充国带兵平叛羌人,哦,就是郎官杨玉偷偷溜走了的那次,结果赵充国到了西域那里只是屯田练兵的,就是不对羌人发动进攻,辛武贤会看到大汉兵多将广的,就想着能趁着机会获得军功,封侯进爵,这样,他们一个要求打羌人,一个按兵不动的,就有了矛盾。”
“当时辛武贤认为赵充国是害怕别人夺取了他的军功,所以才对羌人围而不打,而赵充国给天子上书解释的意思是,对敌作战,能不战斗而瓦解敌人,才是上策。”
“赵老将军到底是军方代表,天子也支持了赵充国的策略,但是就让酒泉太守辛武贤更加的生气了,他也有意思,联合了徐延寿一起上书天子,说赵充国有异心,要是再不打羌人,前方就乱了。”
张敞哈哈一笑:“听听,辛武贤拉一个有实力的为自己做后盾的。”
张敞说着看了苟参一眼,杨恽却说:“结果这次辛武贤获得了天子的支持,让辛武贤和徐延寿去攻打羌人。”
“不过到了最后这事情有些出人意料,辛武贤和徐延寿几个在前面浴血奋杀的,却斩敌若干,赵充国没有动一兵一卒,却接受了几万羌人投降,所以,最后论功行赏,还是赵充国功劳最大。”
张敞呵呵一笑:“他们的矛盾就是从那里开始的,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辛武贤一心立功,是想从西域回到长安来另行谋一个差事的。”
“本来那次对羌人作战,辛武贤有功,功劳虽小,然而也是军功,辛武贤当时已经到了长安了,可是不知为何天子又将他打发到了酒泉去,继续的做他的太守,辛武贤就认为从头到尾一直是赵充国在给他添乱,心病就是那时候开始的。”
苟参就说:“那这次赵老将军又阻止了辛武贤太守要求辛汤任护羌校尉,改而任用辛临众,不是更加的让辛武贤太守火大了?”
张敞点头说:“然也。”未完待续。。
第 180 章 不想活了
苟参猛然间觉得张敞故意说这个有关于老将军赵充国和酒泉太守辛武贤争端话题的真正意思是,想让自己去找找老一些的大臣们给天子说情,毕竟天子对老臣们的意见还是听的,那样,自己就会得到赦免。
自己能找的那个老一些的大臣给天子进言,那个大臣,又能是谁?不过就是许广汉老侯爷罢了。
可是自己能去吗?
虽然和许浩明一直通信着,但是自己的浮沉总是和天子的意志扯上了关系,别人想为自己求情,都需要好好的揣测一下刘询的意思,深得出力不讨好。
与其没有把握,不如彻底不求人,所以,苟参觉得自己就这样待着也好,等待着某一天事情能有一个转机……
三人又是酒酣而散,苟参到了家,已经是戌时了,换了衣服在后院一如既往的跑步、射箭、挥刀。
锻炼完毕到了前面,花红说杨恽刚刚的派人给送来了一个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