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统制巩信是一员老将,他诚恳地对文天祥说:
“文大人,您赶快撤走吧,我带几十个弟兄在这里掩护 。”
“不,要死就死在一块儿,今天咱们就在这里决一死战 !”文天祥举起剑说道。
“不能啊,文大人,” 巩信再次恳求,“ 国家少了我一个巩信没什么,可不能少了您啊!大人以国事为重, 赶快带上部队走吧, 到了南方还要拯救大宋呢!”
文天祥用泪眼望着这位老战友,领着部队继续向前走去。大部队刚一离开,李恒就领着大队人马赶来了。
巩信身边只有几十名步卒,怎么能阻挡住大队元军呢?于是,老将巩信急中生智,令几十名士兵分别占据有利地形,一面死守住山口要道,一面呐喊助威,设下疑兵阵。
元军沿山路冲了上来,巩信等人沉着应战,几十名英勇的战士用刀、枪将冲上来的元兵打得落花流水,元兵鬼哭狼嚎地滚下山去。几十名士兵一边打一边不断地喊:
文天祥传 ?114?
“文大人,我们先顶住,你们准备好啦,多杀元兵为我们来报仇啊 !”
“杀啊!上来多少,咱们杀多少,快快上来送死呀……”
元军攻了几次也没攻下这个山口,死伤了不少人。李恒见巩信等人如此死守不退,竟敢以寡抵众,便怀疑后面一定有大批伏兵,这几十个人是在诱敌。于是他下令元军全都退下来,只许在远处放箭,不许贸然进攻。
一时箭如雨下,纷纷向英雄们飞来,巩信身上中了数箭,其他勇士身上也都中了箭。但是,他们不肯后退半步,他们知道,只要自己一离开山口,元军的骑兵就会从这里通过,追上文天祥。几十个人咬牙坚守着,尽量拖延时间。箭伤发作,巩信站立不住了,就让士兵扶他坐在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上,负伤的士兵也靠着岩石,支撑着不让自己倒下去。
元军放了许多箭,而远远望去,巩信带的几十人,仍在坚守阵地。心虚的元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都不敢往上冲,生怕中计。
李恒让人抓来一个附近的百姓,逼他带路绕到山后,这才发现并没有埋伏。他们来到扼守山口的宋军旁边,只见巩信和士兵浑身箭伤,鲜血从身上流下来,滴洒在大青石上,英雄们已全部牺牲了,在抗元战斗文天祥传 ?115?中,他们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给我追 !”李恒气急败坏地喊着。然而,由于在这里耽搁了许多时间,文天祥已带大队人马走远了,一下子也追不上。
当天晚上,文天祥带领部队撤到了一个叫空坑的山村。一位叫陈师韩的人听说文天祥来了,热情地将他引到家中。一连好几天的急行军,将士们精疲力竭,于是文天祥决定在此休息一宿再走。
天快亮的时候, 有人报告:“后面的元军追上来了 。”文天祥马上召集部队撤出村寨,陈师韩主动带文天祥沿小路离开空坑,向山里撤去。
元军赶到空坑,抓住百姓就问:“文天祥在哪里?”众人都说不知道。野蛮的元军下了毒手,将村寨里所剩下的人全都杀光,放火烧了所有房屋。
文天祥撤到山里,山路狭窄,大部队走在前面,中间是许多逃难的百姓,文天祥走在后面,路经常被堵塞,不能快走。
就在这时,元军的追兵上来了。两旁都是大山,前面的路又很拥挤,走不快,怎么办呢?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从山上落下一块巨石,砸死砸伤了几个元军骑兵,并堵住了山路,敌人的骑兵无法通过。
走在前面不远的文天祥,听见轰隆一声,又有元军的惨叫,远远望见一块巨石横在路中,于是高兴地文天祥传 ?116?叫道:“天助我也 !”然而,他又一想, 石头怎么会自己落下呢?一定有人在山上掩护。因为这块巨石救了文天祥,后人就将此石叫做“相公石”。
元军当然不肯就此罢休,又从后面绕过巨石急追上来。这时天色已明,起了大雾,几步之外什么也看不清。文天祥和部队在山路上走,听到远处元军骑兵越来越近,眼看又要追上。
在这紧要关头,文天祥忽然听见后面的元军人声喧闹,不知何故,一会儿又远去了。事后才得知,那天是自己的战友赵时赏以大局为重,不惜牺牲个人,冒名顶替文天祥,阻住了元军。
当元军快要追上文天祥时,赵时赏找了一顶桥子,让轿夫抬着自己,走在了队伍的后面,装模作样的,真像个大官。元军渐渐走近了,在大雾中发现前面有顶轿子,而且旁边还有护卫,心想,定是个大官,就立即拦截住,大声喝问:
“轿子里坐的是什么人 ?”
赵时赏一心要掩护文天祥突围,便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姓文 。”
元兵谁也没有见过文天祥,一听此人姓“文 ”,又看这气派,都认为是抓住了文天祥,前拥后簇地将他押解到李恒的帅营去请赏。
李恒也不认识文天祥,一时不辨真假,便亲自去文天祥传 ?117?审讯。赵时赏一口咬定自己就是文天祥,并且昂首挺胸,怒目而视,表现出宁死不屈的气概。李恒无可奈何,就让手下人将其他俘虏带来辨认。
赵时赏见到了自己的战友, 就对李恒说:“这些人都是些小人物,无足轻重,你们不是要抓文天祥吗?我就在此,还留着这些人做什么 !”
李恒又问俘虏,此人是不是文天祥,大家忍着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