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用道的大德来予以善待。
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用道的大德来予以信任。
圣人的治理天下,收敛情欲私见,为的是让天下人心复归于淳朴。百姓都用耳目注视着圣人的所作所为,圣人善待他们皆象善待婴儿一样,并使他们回复到婴儿般纯真质朴的状态。
原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注释】以正治国:以正直的教化来治理国家。以奇用兵:兵不厌诈,兵贵神奇。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董仲舒传》对策曰:〃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无有邪气奸其间者。〃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漫谈】子张问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以无事取天下。
【注释】以无事取天下:谓用不贪为妄施来治理国家。
政府的职责应是加强宏观管理,整顿秩序,运用行政权力,消除非正常因素,营建宽松和谐的公正环境,任由人民自作自息。圣人能通自然之理,畅万物之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以至能以无为来治理天下。
【漫谈】现代哲学家诺西克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文中提出的观点:〃个体拥有权利;在某些事情上,任何他人或任何团体都不能进入个体的天地(除非个人冒犯了他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如此深远和强烈,他们导致了这样的问题:政权及其官员们究竟可能做些什么。〃诺西克眼中的理想社会是由尽可能小的政权统治的,这个政权的权力只是使公民免遭暴力和欺骗,但却不排除公正下的不平等利益。除非地方团体自愿进行平均主义的实验。
【漫谈】绝对平均主义是需要强力还是只需要较温和的那些平庸、官僚的专制工具、没收式税收、国有化和压制性规章制度,这个问题最终取决于所向往的平均主义的程度。在减少经济自由的过程中,国家对经济或社会某一领域的干预会导致难以抗拒的压力,以致要求将计划进一步扩大到其他领域。如果平均主义者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底,将意味着消灭一切自由,最后将导致形成一个由官僚们随意统治的国家。而绝不会成为人们所认同的………在民主和法治下,一个只有有限规模的政府的国家。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注释】老子说,我是怎样知道必须〃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呢?就是根据以下这些现象得出的结论。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注释】忌讳:禁忌、禁令。
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法律、禁令、忌讳越多,在实行之中流弊就会越多。如果上令频示,有因层层宣告,以至事成〃三豕涉河〃而变其实质者;有因中间滑吏,借此拉大旗作虎皮,任意发挥,装神弄鬼,残民自肥者;有因政令烦苛,动多忌讳,民无所措手足者:中央有政策,下官有对策,滥官污吏失于约束,更肆意弄权枉法、巧取豪夺、假公济私,结果百姓得到的是福焉?祸焉?
例如,我们现在各地搞的很多形象工程,以长官意志逼种逼养,其结果却是劳民伤财,以致百姓怨声载道。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我播下的是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