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只要她能做的事,绝不假手他人。甚至到现在,她还每天亲手洗衣服,我们也
劝不动她,只有在闪到腰那一阵子,她才肯休息。
“病母就是闪到腰以后,时常会记住一个地方曾经闪过,就会记在脑子里,然后就
很容易在同一个地方门到,就是病母。”妈妈还告诉我,病母虽是无形的,但“看一个
影,生一个子”,就会制造出有形的病痛来,总要很久才会连根拔除,到病母拔除的时
候,就是“打断手骨颠倒勇”的时候。
妈妈是很乐观的人,她说:“这一次,我把病母也抓出来治一治。”
台语所说的病母,使我联想到另外一句台语叫作“西瓜偎大边”,一般人都以为这
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趋炎附势,投靠有权势的一边,其实,这句话原来的意思是,像西
瓜这样的水果,身体好的人愈吃愈补,身体虚的人愈吃愈虚。
因此,在农村里,我们如果遇到身体虚的人爱吃西瓜,就会劝他“西瓜偎大边”,
“半瞑呷西瓜,会反症”;如果遇到身体好的人担心西瓜太凉,我们也劝他:“西瓜偎
大边,像你这么勇,吃西瓜有什么要紧?”
问题不在西瓜上面,问题是在身体,听说西瓜凉冷而导致不敢吃西瓜的人,就是本
末倒置了。
在我们台语的母语里,早就知道心的力量很大,因此在遭遇到团境的时候,经常教
我们应该回来观照自己的心,而不要去怨恨环境的不顺,例如“昧晓驶船,嫌溪窄”
(不会驾船的人通常不会反省自己驾船的技术,反而怨怪溪流太窄)。“家已担肥,不
知臭”(挑粪的人,久而不闻其臭)。“是不是,问家己”(事情的是非对错,要先反
问自己,再责问别人)。
并且,我们还应该时常放下自己的悲观情绪,克服心灵的盲点,口为环境的现象是
与心的现象对应的,例如:
“窜惊窜遇到。”(愈担心的事就愈容易遇见。)
“昧晓剃头,偏遇着胡须的。”(不太会剃头的师傅,往往诲遇到大胡子的客人。)
“屎紧,裤头搁扑死结。”(急着大便的时候,裤头往往打着死结。)
这些语言虽然粗俗,但很有生命力,与禅宗所讲的“心净则国土净”“息心即是息
灾”意思是相通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系数叫作“乐观系数”或“悲观系数”,这种系数的力量占实
际现象的百分之二十。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乐观的心,他比平常会多百分之二十的机
率遇到开心的事;反之,如果一个人心情“郁卒”,也会比平常人多百分之二十的机率
遇到痛苦的事。这不就是“病母”吗?不就是“西瓜偎大边”吗?我们如果要开开心心
过日子,那非得先有一个欢喜的心不可,老祖母不是教过我们“坐乎正,得人疼”吗?
要有欢喜心,一则不要太执著,对自己的习性要常放下,老先觉们时常教我们“无
鱼,虾也好”“一兼二顾,摸蛤兼洗裤;有就摸蛤,无就洗裤”“这溪无鱼,别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