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辛苦也值得!”
就在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些传闻,说城中可能会有新的工匠来帮忙修缮房屋。
人们听后议论纷纷,有人担心外来人抢了他们的工作,也有人希望能学到更多工匠技艺,以后在城里有更好的谋生之道。
古锦岩闻言,微微一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诸位安心,城中重建,不仅是为了今日,也是为了往后的日子。
只要愿劳作,必有相应之报。
若有工匠来,他们自会教给大家技艺,这是好事,莫要忧虑。”
她平静的话语安抚了百姓们的心,大家都放下心来,继续吃着自己的粥。
人群中传来一声低吟,是一位老人哼起了旧时的歌谣,歌声低沉而平和。
在夜晚的火光中回荡,听得众人纷纷停下动作,静静聆听。
不知是谁带头,慢慢地,大家跟着老人哼唱起来。
歌声里有对故土的眷恋,有对未来的期许。
篝火旁,影影绰绰的身影随着歌声微微摇曳,孩子们靠在父母怀里,渐渐进入梦乡。
为了确保任务的公平性和重建工作的进展。
古锦岩每隔几日便会召集工匠、士兵和工头们,共同总结重建的进度,讨论当前的困难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她仔细听取每个人的反馈,不论是工匠们对建筑进度的建议,还是工头们在管理百姓时遇到的难题,都耐心倾听。
一位工头报告说:“最近城里的木材供应紧缺,许多搭建工作因此延误,不少百姓等活的时间也长了,心里难免有些怨言。”
古锦岩认真记录下这些反馈,接着说道:“木材短缺确实是个问题,我会安排士兵去附近山林中采集,尽快运回来。
同时,劳动力等候时,我们可以安排其他工作,比如准备城墙基础或是清理废墟,让大家手中有事可做,避免耽搁。”
又有一位士兵反映:“有些百姓因为家中有病人,无法每日前来劳作,工时相对较少。
若能适当补贴,或许能缓解他们的困境。”
古锦岩点头思索:“的确如此,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酌情增加补贴。
特殊情况特别对待,既是关怀,也是对百姓的激励。”
在大家的建议和反馈中,古锦岩将新的调整记录在案,并向工头们详细说明新的安排。
次日,赫沙城的重建工作再度进行,百姓们在工头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投入各自的工作中。
城中因这些制度的完善而显得更加有序,百姓们的心中逐渐生出一种希望和归属感。
就这样,赫沙城在古锦岩的带领下,一点一点地恢复生机。
篝火旁、废墟间,到处都是百姓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彼此鼓励支持。
孩子们在父母的引领下,偶尔也帮忙递送工具,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古锦岩站在城墙上,望着城中忙碌的百姓,心中充满了坚定。
这片土地的复兴之路才刚刚开始。
夜幕悄然降临,整个赫沙城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
只有些许微弱的烛火从军营的营帐中透出,摇曳不定。
古锦岩走出指挥营,站在山坡上远望着黑暗中的城墙,神情凝重。
刚刚稳定的物资分配才让百姓们的生活好转了一点。
却没想到前线传来的消息却如同晴天霹雳般砸在了她心上——粮草被截断了。
一阵冷风掠过,带来些许寒意,古锦岩紧了紧披风。
她的目光越过远方的城墙,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暗中潜伏的敌意。
这不是偶然的意外,而是冲着赫沙城来的,有人在试图扼住她的咽喉。
赫沙城刚刚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乱,如今满目疮痍,百姓们几近耗尽最后的家底来支持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