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见雄深以为然,其余妹子也被虞美琴的提醒激起了好奇心。
大家草草吃完饭,就一起回到冯见雄住的套间,怂恿冯见雄登录博客看一下后台数据。
其实如果光想知道粉丝数,大家自己上博客看冯见雄的主页也能知道。但是其他的数据动态细节、近期点击评论增量这些,就只有博主的后台才能看得比较清晰了。
一行人上楼的时候,少不得也有住在同一间酒店的其他代表队成员偶遇。一看三个美女跟着冯见雄回房,锁起门来鬼鬼祟祟,少不得又传说一些风言风语。
冯见雄在女生的催促下挂上vpn,打开新浪博客,登录上自己的账号。
“哇,这么几天,已经快150万粉了?我记得我们刚出国的时候你才七十多万啊。”刚看到后台的数据,虞美琴就第一个惊呼起来。
博客时代的流量,可比后世微博时代要值钱得多。毕竟pc用户看博文很少关注收藏,都是百度搜到啥看啥,下次想再看,也就是再百度一下,或者点开浏览器的收藏夹。
所以后世有些自媒体大佬分析:pc博客时代一个粉丝的关注,在公知学术圈子里,大致相当于微博时代七八个粉丝的关注。而在娱乐圈里,更是接近20倍的效果。
150万粉丝,在07年的博客界,已经是足以让绝大多数公知羡慕嫉妒的数字了。
田海茉斟酌估摸了一下,用探讨的口气问:“决赛要是再赢下来,再制造一些学术话题度,引起大家讨论、蹭热度、发酵,估计最后突破200万都有可能?”
“那150万粉到200万大致相当于什么个程度呢?别的知名学者大概是什么水平?”南筱袅平时玩博客少,不由问道。
“已经很可观了,具体说不清,你看几个例子就知道了。”虞美琴热心地解释道,似乎是与有荣焉。
然后她夺过笔记本,在浏览器上噼里啪啦打了一阵,搜了几个学术圈人士。一边搜一边随口扯掰:
“看,小雄已经比其他那些靠网络新媒体刷起名声的学者都牛逼了:写《货币战争》窜起来的宋红兵,目前还是70万粉,原地踏步。半个月前他跟小雄在博客上的知名度还平起平坐呢。《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月’,90多万,本来比小雄强些,现在一下子甩开了。
哦,高大松的博客160万,目前比小雄高些。估计决赛赢下来、涨粉潮结束,也能反超了。百家讲坛《品三国》的易教授居然这么火?有190多万人关注?”
一伙人都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路数,不喜欢相信权威,所以很少看电视,这才有此质疑。
但其实这才是社会现实。在07年,电视媒体虽然在影视剧方面的影响力已经走了一年下坡路了,但是在综艺和学术领域却依然保持了对网络媒体的优势地位。
这种情况,还能持续三四年。
毕竟国人对于网络上开喷的砖家叫兽们,总还有一股不信任感,觉得泥沙俱下随口乱喷。
而能上央视的砖家学者,公信力还能维持那么好几年。
以当时《百家讲坛》的影响力,冯见雄的社会知名度依然落后于易教授,那也是很当然的事情。作为一个才虚岁20的年轻人,他还有的是机会。
考虑到如今用博客的人不多,把这个粉丝数按流量效率比换算一下,大致相当于这么个情况:
来星岛之前,大约每50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听说过冯见雄的名字仅限于听说过名字,或者大致知道有这号人物是干什么的。
而赛事彻底结束、话题度熄灭之后,就能成长为大约每20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听说过冯见雄的名字。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毕竟中国很大,有很多一二线城市居民没法想象的封闭角落。事实上哪怕再过十年,三线以下农村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马风是谁。
这部分顽固封闭人口大约有3~5个亿的规模。所以,在中国一个名人能够做到让半数国人知道,就已经是最顶层的存在了。
如果觉得不可思议的,可以自己设身处地假设一下:有多少人知道邻省的省z、省w枢机叫什么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人都说不出来。甚至不少人连本省的省z叫啥都不知道。
而华夏有30几个省市。
能够让20分之一的国人认识,已经是比省z们知名度还高的存在了。
大伙儿玩了一会儿博客,感慨了一下冯见雄的知名度暴涨。
连素来不玩博客的南筱袅,都有些眼红这种指点江山当名人的感觉了,当场注册弄了个账号,还让冯见雄在自己的博文里介绍一下他的队友们,帮忙拉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