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改革刚刚试着开放的年代,自蔚是被视为可耻的,是一种病。当然,是可以治愈的,方法还是貌似很科学的:树立远大的人生观、早睡早起、不看淫秽书刊、多和政委谈话(又当然,政委不能是适年女青年)……我们怎么就不能有《美国派》上的父亲?在发现了儿子这一行为时,不卑不亢的给儿子讲解:这种行为很正当,也很正常,就像对着墙壁的网球练习,关键在于那不是真正的网球,如果你老不是隔着网有一个对手的话。
生理课一直让老师们很为难,有似乎不该写在课本上的东西,有难言之隐的遗憾和欲说还休的痛楚。讲到要考试的阶段,得男女生分开授课。一部美国电影上的中学生们,生理课是不分性别的,一人一个香蕉,给它装上安全套。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同一物种,差异就有那么大?当然,还有比我们更不开化的某民族,据说婚前从没见过异性,也就是说,新婚夜难免冒出这样的对白:你怎么长成这样?!鬼啊?!
朱兵算是我们小团伙的早熟者,用老师给他的评语:有心计,但都用在歪道上。经常拿骇人听闻的青春期信息来博得我们的震惊和仰慕。讲起女生月经一事时,哥几个沉默了,傻了,接着又笑了,嘲笑,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吹牛也该打打草稿嘛,你想想,你丫要是一个月出一次鼻血,你丫受得了吗?!。朱兵气得眼冒金星脸色发青,欲辩无词欲哭无泪,恨不得淌出鼻血来给我们看。
后来,朱兵告诉我,他给季晚送了张自己的照片,标准的、以白绸缎作背景的、正面免冠的那种。我有一种被好友出卖的受伤感。
“她接受了?!”,我在心里搅和着嫉妒和羡慕的两股混水。
“呃”,朱兵惆怅的望向山顶,就像那上面刻着“季晚”两个字。
“还写了字?”,我一厢情愿的想象着季晚接过照片时的无可奈何。
“‘分别留念’,写在背面”。我松了一口气,我那颗易碎的少男之心,总算没被狠狠的挤进胸膛里。
“她没说什么?或是,回送你什么?”,我真想听到那些碎裂的声音?
“没有……还被王晓找去臭骂了一顿!”。我幸灾乐祸的想起王晓骂人时的脸。王晓是我们班女生里面最惹不得的主,性格刚烈,颇具男子风范,人也漂亮,眼睫毛翘得老高,朱兵说那是为了想当演员而刻意这么弄的,不怀好意的女子。
“关她什么事?”,我还是觉得不能把暗喜的心迹表露得太过明显。
“大概季晚告诉了她。她就是女生们的政委,爱管闲事”,朱兵似乎还没有从王晓那堆劈头盖脑的、不可能婉转悦耳的字堆里爬出来。
“她骂你什么了?”,少男之心的好奇面,一直颇难以回顾。
“我不想再提。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朱兵委屈的有些哽咽了。
“唉……”,陪上一声叹息是我对朋友最好的安慰,也是对自己怯弱的自嘲。
再后来,有了一个从天而降的日子,之前没有一丝征兆。在课桌间过道,和季晚,上天恩赐般的相遇。
因为慌乱的避让意料中的狭窄,手臂无意中碰到季晚隆起的胸部……
时间当时毫无防备的就停住了,同围的所有衬托物急速后退,拖着一阵绚丽的模糊。
只剩季晚和我的被定格,甚至空气都有多余的味道。炽白的阳光将我们的脸,映得苍白无措。镜头围着我们毫无头绪的乱转,没有台词,没有背景音乐。《静物》,作品被谁贴上不由分说的标签,然后走开。然后呢?然后呢?
“当时我的身体离她仅十分之一毫米 二分之一钞后这一场景将完全退去”
我仓皇得不知该道歉或是表达点什么。还是季晚大方的自然扭腰让过。
在心里,我掠过失贞感,很尖锐的失贞感。
“停!”,哪里冒出来的导演非常不适时宜且、不解人情的喊道,“发什么呆?快回你的座位去!”
茫然入座后,仍不辩西北,有什么东西在脑袋里要将我彻底烧毁。
楞楞的盯着刚刚作为主要道具的左手。一节又一节眼前驶过的车箱,其实都是同一节。黑板上粉笔线条勾勒出场景的切面图,‘她在这里’‘然后他从这里’‘再然后他们’‘本来这里应该有台词的,但他,唉’……那个‘唉’字,叹出了多少那没有一丝征兆的遗憾!
二分之一秒的触感,生动得直抵骨髓。
以前有握过主席手的红卫兵,对着不如他幸运的同伴们发誓:永远不洗那只被神圣过的手!即使被分配到煤矿运煤。我该不该也为此也发下毒誓?即使季晚肯定会在打下一个上课铃时就将这件事彻底忘记,像不慎掉落的四分之一橡皮擦。
这过于短促的、溃塌般的插曲,对于我,还远远没有解释完它非凡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它向我启封了一扇门,用神的手,仪态万千、略有浮夸的轻启,尽管仅能透过一线暧昧的光。它在向我提示着:那种神秘的眩晕世界,确实存在。
致此,藏在心底最美的某个角落,季晚永久的占据了一个位置,像饭店最安静的靠窗一偶,怀旧朴素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