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虽说刘晃对魏国有深仇大恨,可是他现在是一族之长,一国之君,必然不肯意气用事,他也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做大的。他这是静观虎斗,现在我方已伤正是他要出手的时候了。不过据目前情形,白庸关恐怕是守不住了。我军还是要另择武将领兵出征,防止魏军的深入。”海哲侃侃而谈道。
听他这一说太子的心也放下了一半,继续问道:“公叔以为谁人可以领兵?”
海蜇沉吟了一会,好像是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此役非我不可!”
太子闻言惊道:“我国大将雄雄,何敢劳驾公叔领兵?万万不可,当再则一人。”
“殿下!此战波及三方,其中利害关系极为复杂,交给别的大将征伐绝对无碍,可是外交呢?处理这些利害关系呢?此战此战却是非我领兵不可,殿下。”说完海哲就声泪俱下的向着他这个侄子一拜,情动庙堂。太子亲自下阶相扶,“公叔大义,孤此生不忘,公叔但又何请可直言无讳。”
海哲陡然收住泪容,苍老的眼里突然迸发出了锐利的精光,“王会曾常年镇守白庸关,地形熟悉,我需要他做向导,另外还请殿下拨我精兵五万,我自有退敌之法!”
视线再来转到刘晃处。
刘晃确实是故意坐观东海之败,因为他有自己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当日他故意散出一封情报信(此信就是当日严泽拿给杨燕看的那封。),心中备言刘睿遭遇刺杀一事,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北鬼派来了使令要粮。他散出这个消息的目的就是让严泽相信自己不会亲临战场,好把魏军打个措手不及,可是他没有料到出了魏杰这么个悍将,当然狡兔三窑,刘晃被人以诈谋著称于世当然不会只有这么一策了,他真正的目的不是魏军,而是魏军粮!
北族去年营救出了十余万同胞,人口激增,自己的粮食储备本来就明显不足了,如今又因为刘睿的奇谋干挺了魏两万精骑兵,可是代价就是自己的果冻储备十分十分的不够了。实在无法刘晃不得不行此策!
刘向北已经带领五万大军乔装成魏军赚开了魏军北面重要门户,夹关。并且直取了魏军北面的战略储备要地燕北城,刘晃在夹关领着一众族人,车马俱全的等着抢运粮草。此次魏军大举东进,全然松懈了后方防御,而刘晃又行此诡计,直到燕北城被拿下后周边的驻守魏军竟然都不知情。
至晚刘晃看着望不到边际的抢粮大队乐开了花,魏国在燕北经营十余年,一直都是魏国北征和东向的战略大后方,钱粮物资堆积如山,刘晃也早就垂涎良久了,如今大好良机他岂能错过?不过就是苦了这些为国老百姓了啊。
“报发现喆乡魏军动静。”刘向北挥挥马鞭呼退报信兵。环顾左右道:“你们都听见自己腰间钢刀的饥渴声了吗?”
“听到了!”麾下诸将一齐喊道。
“那好!点齐一万兵马随我去痛饮魏人血!”刘向北大手一挥早有人去点拨军士了,接着刘向北又着重嘱咐道:“通知下去,让将士们一定知道,午夜之前还不能运送完的粮食物资一定烧掉,不可留下,违令者斩!”说话间一万兵马已然点齐,刘向北也不做什么战争动员,只是将马缰一送,驱马向前冲了出去。
北军与魏军在路上遭遇,战争经过不用多说,直说结果就好了,魏军大败,主将被杀,遗尸数里。
午夜时分燕北城火光冲天,整个城池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北族在抢完了所有能抢的东西之后防火烧城,将整个城池付之一炬,城中百姓被屠杀,十去其九,北族用着野蛮和暴力在尽情的彰显着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魏军声势滔天,想当然的顺势拿下了已经没有了主将的白庸关,严泽志得意满,可是一大早就被泼了一大盆凉水——燕北城被屠了。大发雷霆!燕北城是战略要地,情势不比白庸关差半分,尤其是里面的钱粮,想想都让人肉疼。可是光大发雷霆又没用,还得有个怎么办等着自己呢啊!
“着令魏杰继续东进长子城,入城即屠,不可留片民于东海国!”严泽又愤怒的围着桌子转了两圈,接着又下令道:“着张平戴罪立功,领兵五万去救燕北城。”
魏杰拿着大将军的令旨反复无奈。“将军,咱们还是执行大将军的命令吧。”魏杰用着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的这个属下,半晌才责问道:“严泽这是恼羞成怒,燕北城被焚,他为了能够给皇上一个交代才出此命令让我屠城的。那可都是人命啊!都是平民!你们让我如何下得了手?”
“将军,两国交战实力相当者就当如此,抓卒坑之,下城屠之,此乃弱敌强己之计也。将军切不可妇人之仁啊,我军若不屠城,待得来年敌再来征伐我当如何?”
“好了,不要再说了!”魏杰沉吟了一会,面容的肌肉也渐渐扭曲,“他娘的!给我屠!”
(注1:轻兵并非轻装步兵的意思,而是小车兵。古代军事有车兵兵种,车兵又分重装车兵,即四马一车,一车载五人,有驾车者一人,执长矛者一人,刀排兵两人,弓手一人。还有就是轻装车兵了,轻装车兵一般是两马或一马,一车三人,驾车者一人,刀排手一人,弓手一人。轻兵在中国战国时期应用广泛,其造价相对低廉,但是机动性效果差,在秦与赵的关键一战长平之战时,白起曾命令五千轻兵断赵军归路,不过后来随着骑兵的蓬勃发展,轻兵和车兵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魏国时政
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魏国庙堂里,魏廷震动,对严泽的声讨声更是此起彼伏,可是今天却有一个消息更让魏廷头疼,就是新国发来了使者,主动要求发兵助魏。
魏皇打发走了新使,继续朝议。“如今新国主动要求帮助我国绞除外患,各位爱卿大臣,因为此事如何?朕当不当接受?”珠帘下传出了魏皇些许有些担忧的声音。
陛下的大臣们冷静了一会,一个督事议郎站了出来回道:“臣以为,新国此举大义之举也,古道心肠,如今我国与之两国交恶,已现疲惫,胶着之势岂可长久?不如就应了新国之热情,邀其发兵,赶紧击退附鬼、东海两国,此乃国之大幸啊!”
此言一出,符合声一片,魏国此时确实没有力气再这么打下去了。魏皇看着满朝大臣,微微叹了口气,之后将目光投到了一直一言不发的丞相。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不可!或可引亡国之灾啊!”刚才还比较热闹的朝堂突然就被这么一嗓子给抹平了,没人再发一声。
“你是何人?身居何职?如何可出此言?”刚才进言的督事议郎戟指这人喝声问道。
珠帘下一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朝堂下也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