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夏部落目前的食物储备在王伟看来并不充足,但只有当夏部落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丰收时,食物供应才会真正充沛。因此,夏部落仍需注重节约,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时期。
众人交谈了一段时间,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务要处理,于是他们决定在晚上的会议上继续讨论。
在他们离开之后,王伟也准备离去。
然而,这时于藁、陶尧和布扶苏一边走着一边交谈着,一起前来找王伟。
布扶苏刚来到夏城,便被这里建设的夏城所震撼。夏城虽然比北昌城小很多,但这里的房屋建设风格与北昌城截然不同。他进城后,看到内城坚固平整的水泥地面和城墙颜色一致,都是一种坚实的灰色,形成了一个整体。水泥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几乎一尘不染。他迈着步伐,踏在坚固的水泥路上,感受着从未体验过的感觉。这种坚实的路面,与北昌城的泥土路截然不同,他边走边感叹着夏部落文明程度之高。
内城的房屋墙壁上,被刷上白色的石灰,并且房屋外形整体相似,看起来非常整齐划一。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房屋显得格外明亮。
当他来到夏城的广场时,遇到了于藁和陶尧。于藁和陶尧也看到了他,三人相聚在这里,相互微笑着,同时向对方打起招呼。
布扶苏向藁和陶尧询问了北狄联军和夏部落开战的情况,以及夏部落是如何战胜北狄联军的。他在来夏部落的路上并没有详细询问王伟。
而于藁和陶尧则好奇地询问他是如何运输物资的情况,以及他是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加入夏部落的。
三人一边说着,一边体会对方的无奈。
在王伟的办公厅堂,王伟请他们坐下,并倒上茶水,问他们刚才在说什么。
陶尧说:“大王,我们刚才在讨论,这次夏部落和北狄联军交战,北狄联军是怎么失败的?是必败,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王伟问:“那你们得到答案了吗?”
陶尧说:“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北狄联军必定会失败。因为我们来到夏部落后,才发现这里的人数众多。而大王只有一百多名骑兵,却能轻易击败北狄联军。如果大王动员夏部落的所有男人,即使北狄联军的人数再多一些,也无法战胜夏部落。”
王伟说:“要战胜北狄联军,可不是靠人多。”
陶尧说:“没错,夏部落的武器装备实在太厉害,北狄不及。熊开得到了夏部落的一套盔甲,并派人送往北昌城。我想,上大人也不可能知道如何制造出那样坚固的盔甲。”
王伟点头同意。所以那个磅在临死时,也说那盔甲被送去了北昌城,而他也不担心那盔甲会被他们制作出来。
于藁说:“实际上,北狄联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心不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难以达成统一的意见。”
王伟没料到北狄联军会如此混乱。
陶尧也点头同意于藁的观点。
“当时我们之间的意见很难达到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直到我们来到夏部落,看到的夏部落人团结一致的情景,心中更加明白了为什么北狄联军会失败。”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人心不齐,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王伟皱起了眉头,他明白了于藁和陶尧所说的话。这场战争难道真的是对方人心不齐吗?那么夏部落战胜北狄联军也有运气的成分。即使最终战胜他们,也不会那么轻松。
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王伟因太忙而尚未召开战后总结会。他甚至还没有考虑过战后总结的问题,只是在战前计算过打败北狄的胜算。
“那你们听听夏部落对北狄联军在战前的分析,看看北狄联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是否是因为人心不齐。”王伟沉思片刻,倒了一杯茶水,喝了一口,然后说道:
“在开战前,夏部落一直在修建城墙,本大王不想夏部落建设受到影响。因此,本大王决定要尽快完成这场战争,就想法子让北狄联军主动攻击夏部落。于是,我派商九和夏风前往熊部落探查,崋虎则前往河对岸的荒野打探情报。我甚至亲自前往熊部落察看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武器装备等情况。到达熊部落后,我决定与陶尧和熊开商讨作战的时间和地点,就是希望能够尽快与北狄联军展开战斗。然而,北狄联军在我们返回的路上发动了突然袭击,我只好假装死亡,诱使北狄联军上当,果然中计。北狄联军出兵,我派出骑兵与北狄骑兵展开战斗,打败了北狄骑兵并俘虏了熫长老。为了让北狄联军继续深入夏部落的陷阱,我说服了熫长老,谎称北狄骑兵已经攻入夏部落,让后面北狄联军迅速前来增援。就这样,北狄联军进入了夏部落的伏击圈。”
布扶苏说:“没想到大王为打败北狄联军做了如此之多的准备。”
王伟说道:“为了防止战火蔓延到夏部落的领地,夏部落决定在上次打败野人的那片草原上与北狄联军进行决战。在这场战斗中,夏部落采用了新武器,最终以少胜多,战胜了北狄联军。”
几人听后很是感慨,他们对夏部落能够打败北狄联军表示非常敬佩,更加赞叹王伟为这场战争所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