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大人提到北狄大部落借鉴了中土大帝时期的社会制度。
首先,从社会阶层的角度来看,北狄的社会主要分为三个阶层:贵族、平民和奴隶。
贵族阶层是北狄的最高层次的社会阶层,主要由北狄封君,就是北狄的最高统治者。以及封君的亲戚和封君所封的诸侯组成。诸侯是各部落的首领,在北狄任职的官员。他们是北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主导力量,控制了大量的土地、财富和军事力量,对北狄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北狄虽然尚未完全形成国家,但已经具备了国家的雏形,其中的封君就类似于国家的帝王。据说大帝将四子分封于四方,每子占据着广大的领地。通常,这些领地的主人被称为“封君”。从第一代封君受到大帝的敕封开始,这一封号便一代代传承至今。
平民阶层是北狄社会的中坚力量,主要是由北狄统治下的各个大小部落的人组成,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工作,为北狄和自己部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平民阶层的人口数量最为庞大,他们通过生产劳动为北狄提供粮食和其他物资,是北狄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奴隶制度在北狄也比较普遍,奴隶主要从战争中俘虏而来,被贵族阶层所拥有。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他们的身份只能由主人决定并传承下去,直到主人愿意释放他们为止。
北狄现在的政治环境比较混乱,比如同是属于北狄封君的统领,但有两个部落之间发生冲突,战胜的部落可以吞并战败的部落,战败的部落的人将成为奴隶,而北狄的封君还不一定能插手。就因为如此,北狄统领下的各个部落之间也并不是那么和平。
其次,从政治角度来看,北狄是一个以氏族部落为基础的原始‘国家’,但在北昌城有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出现了家庭和家族形式的存在。家庭形势以没有加入部落的某些白身,他们不是奴隶,多是从外来的平民。就类似于大人,他没有加入任何部落,孤身一人在北昌城,但他有女人,还有奴仆,这种现象就是以家庭形式的出现;家族形势的形成主要是在北狄任职而搬迁到北昌城周边的部落,比如布大人和陶大人,他们在北狄任职,但他们的部落要受到北狄的节制,就要搬迁到北狄为他们指定的地方安居,由血亲关系的人组成一个集体,拥有共同的祖先和利益。
另外,北狄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非常滞后。大部分人过着简单的渔猎农耕生活,他们的活动范围有限,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很少,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文化发展也相对落后。
此外,在北狄、东夷,甚至中土,都还没有出现货币,这对商品的流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部落或家庭之间偶尔会进行以物易物为主要形式的交换活动。由于生产力和社会物质财富的限制,部落或家庭并没有多少剩余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其他急需的用品,因此这个世界上的物资种类也很稀少。
由于时间太晚,王伟并没有完全了解更清楚,只有在以后的生活中,向他们请教。
布大人对王伟的问题有问必答,除非他有不知道的。
王伟除了问北狄的政治经济文化,还着重问北狄的科技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或者说极少。不过他找到了原因,那就是没有文字,造成所有的优秀成果得不到继承或者流传,很多经验和智慧随着一代人的离去而消失。还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工具,民族内部的协作和交流可能会变得困难,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夏部落来说,夏部落能迅速崛起,还是以他作为穿越者带来的科技文化为主。那么如果没有他,或者他不是穿越者,夏部落不会存在,原来部落的人只怕会流落荒野。
只是他没有从布大人这里得到关于前穿越者的信息。只提到上古时期有一个天神在中土创造了一个大部落,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这种事情只是通过部落的巫师一代代口耳相传,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在有些小部落,那样的传说已经失传,造成了历史断层。
晚上入睡时,王伟一直在思考那个前穿越者为何没有传授原始人文字,但于藁又说大帝时期还有一个‘帝学’机构,一个类似于学校的地方。然而,于藁明显不识字,那么他在‘帝学’能学到什么呢?还有,黑石部落墙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其他地方是否还保存着类似的文字呢?
“大王,在想什么?”
“我在想,等我们变老,甚至去世之后,夏部落的人会记住我们吗?”
“会的。”
“那些更小的孩子怎么会知道呢?”
“他们会听大人说,孩子的孩子也会听那些长大的孩子说。”
“如果有人忘记了呢?”
“那就不知道了。”
“是的,随着时间越久,就会逐渐忘记。”
“大王有法子让后人不会忘记吗?”
“有的。”
“怎么做呢?”
“做起来可不简单,我还得想一想。睡吧。”
“好。”
------
在荒野的某处林子里。
风大人带着磅和他的几个护卫围在一起烤着火,寒冷加上饥饿让他们一时无法入眠。
而在另一个火堆旁,却只有熊吉和受伤的熊头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