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着手开始选择负责教育的人,为此,他还兴冲冲去问了曹宏当初是怎么向太学之中送先生的。
曹宏答道:“我那时候就想着阿瞒也在其中学,要求宦官们给我举荐能干的,有实际能力的人,太学这地方没有油水,又有你父亲负责财富的监督,我也不怕他们欺骗我。”
敢欺骗他的,都被他剁了喂狗了,谁敢阳奉阴违?于是宦官们尽推荐一些有实际能力的人,比如段颖,比如桥玄,又比如荀绲。
曹操若有所思:段子不会教书,也不是文人出身,却能教给他们那么多有用的知识,让他受用终身。
“既然如此,那就选一些实干的人去试试看。”
曹操心里有个大致的想法,对于太学需要教授哪些内容,需要多少先生,又该如何安置学生的衣食住行,他都有设想,可他作为主公,又即将出去打仗,后方的太学若要准备妥当筹备成形,恐怕还需要有一个“总长”,来将他的想法落实到位。
那么选择谁来做这个“总长”呢?
这位总长必须能够震慑得住众人,最好是德高望重的人,并且能够理解曹操心目中对太学的设想,若是他曾经在洛阳太学待过那再好不过了。
曹操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曾经在太学教授过他们,名声响亮,又亲近自己的人汉室忠臣,何颙。
何颙已经六十多岁了,头发因保养得当还留了些灰黑,董承死后,他以年事已高为由辞官归家,回家闲居养孙,是曹操在洛阳最早的一批师长中唯二存货至今的,另一个就是回归颍川族地养老的荀绲了。
这一日,何颙如同往常一样早起,带着孙儿在后院练了一会儿君子六艺的射、剑,而后用过早膳,又与养子面对面坐着,在院中下棋。
他的子嗣如今在司空府任职做文学掾,能力也就一般,是个死读书的性子,想要在谋士之中冒头可不容易。
家中仆从来报曹司空前来,何颙面露惊讶,起身带上孙儿与养子前去迎接。
年过总角的少年人名为何宴,是大将军何进的后人,何进被宦官谋害后,何家家破人亡,何皇后与其子又死于董卓之手,这位何宴是何进的孙子,那时候年纪还小,家变时被仆从偷出才得以幸免于难,阴差阳错得何颙收留,将其当做义子养大。
何宴很好奇,曹司空,就是在许昌城中一手遮天,权倾朝野的曹司空吗?义父曾言,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曹也,使兄长投身司空府任职,曹操究竟长什么样呢?
他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答,他跟随何颙到达前厅迎接曹操,只见一个身形挺拔,容颜冷峻的男子在众人的簇拥下走来,他的腰间挂着一柄剑,剑柄古朴中隐含意蕴,何宴猜测,若那剑出鞘,定是锐不可当之势。男子有一双剑眉,不怒自威,双眸深邃藏锋,一身气度非同凡响,只是远远看上一眼,何宴就心生敬畏,不敢直面他的视线,于是只能低头看他的鞋子,眼细地发现他那靴子出又一处微妙的鼓起,鼓起处从他的角度可以看到匕首的刀柄。
年纪大了以后,何颙就开始养生了,再不像年轻时候那样刚直不阿,脾气倔强。曹操唤何颙一声先生,倒是引得何颙温和地微笑:“那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您如今贵为司空,我又如何担得起司空的先生呢?”
“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您对学子的教诲,学子终身铭记,无论学子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对您的尊敬之心是不变的,”曹操可珍惜这位幸存下来的先生了,太学毁去以后,许多先生不是老死病逝了,就是死在了董卓造成的那场浩劫之中,何颙那时候堪堪捡回一条小命,作为帝王旧臣来到许昌,与曹操再续师生之缘,只不过那个时候,曹操已经是叱咤风云的四州之主了。
何宴险些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表情:义父竟当过曹司空的先生?
这边,曹操已经与何颙说起了重建太学之事,诚恳邀请何颙道:“整个许昌城中,再无人比先生更懂太学了,太学有多少重要,被毁灭后有多么心痛,我想,先生与我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吧?”
何颙引他进入厅堂聊,听闻此言,眼眶一红,他苦笑道:“老夫都已经六十有六,半只脚踏入棺材的人了,如何能担当这样的大任?”
“劳烦年长的师长来操劳实非我所愿,桥子七十岁还能做太尉呢,先生不过六十六,正是老当益壮的年纪,若能有您来开拓太学,未来将有多少学子能够受益匪浅啊!”
曹操动情道,他深知何颙对待太学的感情深厚,说起了自己对待新建太学的态度,又提到了当年困扰在心中,未能实现的愿望:“我想让更多的学子能够学习到知识,不仅是权贵子弟所在的太学,更需要由太学引领,让四州各地的学堂都兴办起来。先生知道桥子未完成的心愿,学生想要试试看另一条不同的路。”
何颙手一抖,惊讶地瞪视了过去,恍惚间,从曹操那明亮的目光中看到了曾经那意气风发的少年曹瞒,昔日时光逝去,友人不在,太学倾覆,只余下记忆中的美好成了灰白,独自回味,现在能够机会重新见到新的太学,更有机会去实现友人们的心愿,这如何不让何颙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