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许令均给了他一册新书,说是陈信芳被关在大理寺狱时怕不能活着出来,便将多年经验所得写于纸上,再交由许令均整理校验勘误,半生经验所得,都在这册书里了。
世道维艰,人心易变,陈信芳穷途末路时仍能初衷不改,何愁水患不能大治?
心无旁骛,是他这样的人毕生也难求的境界。
想到此处,顾邺章接着道:“你托令均呈送的河防要术,朕已看过,较之最初又全面不少,我已让人抄录了百份。陈卿的治河之术新意频出,是以百官多有质疑,当初朕直接将你派去了河道上,没给你跟他们争辩的时间,这才让心怀不轨之徒抓住了攻讦你的机会,是朕的疏忽。今儿再给你个补缺的机会,说得清楚明白些,令均会做好记录,届时一并抄送下去,有异议的,能说服便说服,说服不了的,争出一个高低,也未必是坏事。”
陈信芳直言不讳:“陛下,臣斗胆一言,单论治水上的本事,我朝没人能超过臣,他们质疑,是因为他们不懂。”
太过于直白了,太过于不通事故了,许灵均听得眼前一黑。陈信芳以水为友心胸开阔,言行亦不拘小节,既能在大理寺狱一年半之久而不崩溃,自然有过人之处,只是这张嘴……实在冒失。
恼他蹲了一年大狱还是言语无状,更怕天子怪罪,许令均忙要苛责,刚放下白玉杯的顾邺章却先他开了口:“正是因为他们不懂,所以才让你说得清楚明白些。朕曾经也有不懂之处,你解释了,朕不就直接力排众议拨给了你半数赋入?前人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满朝文武知道的大约也就仅止于此。若能再读过南北汇水汪洋,西北乱泉星列,那便是凤毛麟角了。”
他又饮下一口甘草茶润了润涩痛的喉咙,放软了语气道:“持反对意见的上表朕早先看过,千篇一律。多是说你与前朝治水名家的方法不一致,开大工投入的成本又过于昂贵,无出其外。只有你让他们懂了你高明在何处,他们才会彻底闭上嘴。否则纷争不断,则贻害无穷。朕也会借着这次机会彻查河堤积弊,还你一个清白。”
他没有问罪,反倒耐着性子给陈信芳掰开揉碎地讲道理,听得许令均也微有些诧异。
得了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人的肯定,陈信芳黝黑的瞳仁里再度浮上赤诚的水光,面上更像蒙了一层光彩,复又离座叩首:“蒙陛下厚爱,臣必当誓死以报。”
誓死以报……在云中时,庭兰也曾这么对他承诺过,顾邺章微有些发怔,试图从眼前人身上找到谢瑾的影子,却一无所得。
孤臣与直臣,虽只是一字之差,深究起来,终归有太多不同。顾邺章别开眼一挥手,“行了,你是治河的大才,不必多礼,起来吧。&ot;
利落地起了身,陈信芳扭头便看向许令均,眉目一弯道:“那便辛苦许尚书了。”
许令均唇边噙着浅笑朝他微微颔首。
笔墨纸张呈上,曹宴微正准备将黄河图在案上摊开,成竹在胸的都水使者却用遍布风霜疮口的手一把按住了长轴,清声道:“黄河早已在我心中,劳烦公公调转此图,以便让陛下看得更省力些。”
陈信芳再没有眼力价儿,圣上是真安还是假安,总还是看得出来的。
待顾邺章点了头示意可以开始,他便徐徐道:“臣未入仕前,也曾自星宿川沿黄河而下,当逢既望之夕,天开云净,月光浮于水面,亿万千百明泉掩映,风起波回,银丽散涣,确如典籍所载,眩目惊心。”
“然而九曲黄河,十里不同景。上游是雪山草原,河道落差大,流至河口又急转南下,过秦岭自北向南穿行,河谷深切,河道弯窄,水流湍急,加之流经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便有大量泥沙入河。而自河阴郡以下,河道趋于宽浅,水流散乱泥沙淤积,河床随之逐年抬高,形成高于两岸的地上河。”
“黄河途经青、益、陇、晋、豫、齐等地东流入海。冬干春旱,夏秋之交降雨犹密。我观星宿川至河口,水流多清澈见底,而河口至河阴郡间,来沙量却超过九成,其下河床愈高,洪水又皆汇集于此,长此以往,河道不堪重负。”
“郑歆那个外行说泛滥成灾的地段在中下,我将钱投入到上游乃是靡费朝廷财力,其心可诛,实则不然。”
“黄河乃是一体,上游本就植被稀少,百姓耕种又把土壤都变成了松软的熟土,河水携带大量河沙而下,河床日渐抬高,以至于黄河经常改道,改道,便会造成决堤。”
“传统的固堤、疏通虽可引黄入海,解燃眉之急,一旦遇到降雨多水势汹涌的年景,还是会泛滥成灾,这是治标不治本。”
“臣也曾遍观百家之言,获益良多,却也深感尚有改进,所以形成了一套自认更加更完备的治河体系。”
“若能将上游人口外迁,植以林草涵养水源,留住了土,就能减少带下来的泥沙。中段筑近堤以束河流,筑遥堤以防溃决,加快了水的流速,让泥沙沉不下来,届时河身渐深,水不盈坝,就可以有效遏制河床的抬升。”
“这才是标本兼治,借黄河之力而治黄河。若陛下按照我的法子治河,再由朝廷出钱招募附近百姓作为河工加快进度,三年便可以初见成效,十五年可保百年安流。”
六百余字的讲解,陈信芳不疾不徐一气呵成,说完了才停下来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