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瑾一年两迁,自主书令史一跃成为中书侍郎,可谓官运亨通,前程锦绣。但他进退有度又懒于交游,起初尚有人试着拉拢,很快便发现他比程云更加油盐不进,只得悻悻作罢。
中州的冬日一样寒冷刺骨,较之云中却还可以忍受,眼见着顾邺章的气色终于未再变差,谢瑾也跟着松了口气。
但前线的战事未有一刻停歇。郑氏一党的兵力固然被削减,受挫的又何尝不是肇齐?谢瑾既占着掌管机要的名头,对频发的战事也格外留意。偏顾邺章每日按部就班地上朝听断、批阅章奏,神情依旧放松,让人看不透分毫。
他要的到底是什么?
祸起萧墙,自相残害,渔翁得利的的不是北狄和椋陈吗?
思虑再三,谢瑾终于下定决心给顾邺章上表陈情,奈何一晃过去旬日,竟如石沉大海。
迎面走来的年轻人金绿衬里,重紫帛带,外披着黑色貂裘,足下踏着的银灰云履一半没进雪里。猝然与素无往来的顾和章相望于道,谢瑾怔了一霎,退半步躬身施礼:“见过高阳王。”
略略颔首,顾和章温和微笑,声线似绵柔缱绻的春水隔绝了深冬的风雪:“可巧了,谢侍郎是打算去徽行殿?”
名为兄弟,他与顾邺章生得却并不很像,顾邺章体内余毒未尽,多数时候都病怏怏的,但其容颜盛丽风姿过人,一身病骨,却更有几分月射寒江般凛冽的风情。顾和章的五官则清秀阴柔,一张脸只有巴掌大小,比顾邺章更多了些文雅温润,大约像先太后郑贞宜多些。
谢瑾恭谨道:&ot;回高阳王话,正是。&ot;
顾和章眼底掠过一丝异色,又很快消失,&ot;如此甚好,既是顺路,不妨与小王同行。&ot;他从容向侧旁让开半步,做了个&ot;请&ot;的手势。
“王爷相邀,下官恭敬不如从命。”谢瑾与他对视一眼,从善如流地点了头跟上前面的脚步,心中却忍不住嘀咕:我与他并无故旧,他怎么这般殷勤。
正思量着,身侧的顾和章忽然意有所指地娓娓道:“自月前小王来中州,已听了朝野上下不少传闻,听说谢侍郎与今上师出同门,何以却迟来数年?”
他略停了停,声线更低柔地喟叹道:“你可知皇兄登基至今,殊为不易啊。”
敌友难辨,谢瑾捏紧了泛着薄雾的袖口,不动声色地敷衍:“说来惭愧,下官学艺不精,家师恐我辱没师门,便多留了下官几载,让王爷见笑了。”
顾和章一笑,恰似那春水漾起涟漪,水面下暗流涌动。“侍郎实在过谦了。你我年岁相仿,我蒙父荫才腆为高阳王,庭兰却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走到今天的。至于学艺不精,怕也是庭兰的谦词。”
他话里话外又是揶揄又是奉承,谢瑾一时语塞。这话让他这个当事人怎么接?任谁说他谢瑾是单靠着本事步步高升,他都是不敢认的。
师哥想多提拔亲信顶替掉掣肘他的旧门阀,六部有许令均和徐璟仞,云台有程露华和邓伯明,中书省却没听他提起过谁用着比较称手,而他们恰好还比旁人多了份不易被破坏的同门之谊,可以尝试一用,仅此而已。
一味保持沉默不免失礼,谢瑾只好干巴巴道:“王爷过誉了。”
顾和章仍好整以暇地侧着半张俊脸瞧他,那视线像极了审视,令谢瑾如同置身阴雨,一身抖落不去的粘腻潮湿。
好在徽行殿还算近,才一到殿外他便停下脚步。
“谢侍郎怎么不走了?”顾和章左边眉毛一扬,仿佛全然不觉得自己方才的话有挤兑之嫌。
“事涉机要,下官在此等候宣召便是。”谢瑾眉目微垂,立在雪中纹丝不动。
顾和章是个心思深沉的人,他得罪不起,却还躲避得起。
被人避如蛇蝎猛兽,顾和章却噗嗤一乐,幽幽柔柔慢慢吞吞道:“谢侍郎,日久见人心,我是什么样的人,希望您能经过深入的了解后再行判断,莫要道听途说。”
我不信我师哥,倒要去信你吗?谢瑾心中不以为然,眼神却坦然清明依旧:“王爷多心了,瑾区区一介中书侍郎,位卑言轻,岂敢妄自揣测您的为人?”
顾和章唇角一勾,“这么说,原来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既如此,下次再见谢侍郎,某定当赔罪。”
躬身还了一礼,谢瑾道:“王爷折煞下官了。”
徽行殿比不得永安殿华美,却也是锦墙雕柱。记得在山中时,寻常的功课做完后,顾邺章会寻来一本亭台楼阁的图册,他还没大没小地问过师哥是不是以后想当御用的工匠。
在偏殿待了小半个时辰,总算等到曹宴微来宣召,谢瑾片刻也未耽搁,草草正了衣展便跟了上去。
“我那个好弟弟说刚才在路上见着你了,还和你相谈甚欢。”倾身靠近火炉暖手的顾邺章见他进来,半点也不拐弯抹角。
谢瑾脸色一变,“陛下!”
顾邺章满不在乎地一摆手,“慌什么,我又不是要兴师问罪。”
这就是不必在意的意思了。奉命批阅好了厚厚一打谢恩章,谢瑾心不在焉地将其摆弄齐整,踌躇道:“师哥,我听说北狄又增兵了。”
为了抵抗来自北方草原的北狄南侵,云中背面多置军镇,是肇齐的第一道防线。迁都中州固然解除了事关存亡的危机,但北狄对旧都云中的觊觎没有消失,对北方军镇的进攻也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