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初来乍到有心无力,真的能帮上师哥的忙吗?
正不知该如何应答,却听顾邺章轻晃着玉杯接着道:“金枷玉锁,举步维艰,你一直不说话,是也认为这位置不值得留恋,还是认为……我就该是孤家寡人的命运?”
他凤目微动,语气放得更缓:”可即便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我还是会来当这个注定不能痛快的肇齐之君。”
谢瑾睁大了眼,不解地看着他。
顾邺章并未躲避他的目光,反而直视着他,幽幽道:“如此,我才有机会履行当年的承诺,为你找回失散的弟妹,为你父亲沉冤昭雪。”
为了我……谢瑾呆了一瞬,只觉鼻子发酸,脑海中唯余凝滞的空白,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突地扑通跪倒在地:“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你起来。”顾邺章摩挲着杯上的琉璃玉片,黑眸中恢复了几分清明,依稀映出谢瑾的身影,“曹宴微是信得过的人,你何必与我这般生分。”
谢瑾的心跳得极快,血液的流动汩汩有声,像是在耳畔闷闷响起的春雷,又仿佛正自心口源源不断涌出涓涓细流,将他的理智尽数湮没,不回头地坠入深潭。
“师哥……”谢瑾听到自己艰涩的声音。
第4章必先予之
顾邺章走上前,躬下身扶着谢瑾的手肘将人搀扶了起来,“别再忙着跪了。”
谢瑾在灯火之下仰首,眼前人的眉目隐在烛光的阴影里看不分明,声调却极尽温柔,“总算又听到你唤我师哥,你再这么疏远我,我就该怀疑是不是哪得罪了你。”
泪水几乎就要夺眶而出,谢瑾哽咽着又低唤了一声,“师哥,你受苦了。”
顾邺章却不以为意地一摇头,拭去他眼角的晶莹柔声道:“值得的,庭兰,再苦都是值得的。”
灯火摇动了一下,渐长的灯芯燃出更明亮的一方天地,照得那双多情凤目稠密如胶,谢瑾痴痴地问:“师哥,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顾邺章说:“你什么都不用做,回去当你的中书舍人便好。”
至于亲政前那不堪回首的四载春秋和仰人鼻息的上千个日夜,你不必知道。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碰军政,不要碰兵事,以文官的身份多陪陪我吧。
我实在太累了,不愿连你也防备。
价值连城的九酝醝溢出如雾的香气,谢瑾轻轻放下玉杯,“我听师父说,师哥有意迁都?”
顾邺章点头,“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云中地寒,气候过于恶劣了。北狄虎视眈眈,时有袭扰,迁都也是父皇的遗愿。我眼下还不想把精力都耗在应对北狄上,唯有迁都,方能图长久,以期韬光养晦。”
谢瑾又问:“师哥欲效盘庚,还是拓跋氏?”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被美酒沾湿的朱唇翘起极浅的弧度,顾邺章似是不假思索:“结合时局,自是后者。”
去岁他曾召集百官,宣称要在今年亲征伐椋陈,更说动了太常卿占卜伪卦。只要在南伐途中使迁都形成既成事实,一切都将顺理成章。
郑毅安曾经强烈反对,但他狱中走了一遭碰了一鼻子灰,脾气已磨平不少,默认不会再插手。
“这永安殿美则美矣,却是住一日便少一日。”顾邺章咽下杯中酒,“庭兰,我记住你的话了,待到了中州,定会节俭。”
未出五月,都水台报河桥已尽数修造完毕,征集民丁、召募军队的诏书既下,五兵尚书陆良的武选也告一段落。才入六月顾邺章便发布文告亲征椋陈,使高阳王顾和章并侍中薛印持节安抚北方军镇。
拜辞云中故陵之前,谢瑾奉命在徽行殿协理起草诏书,却不免心存疑虑。除了平北将军身负布防之责,高阳王顾和章、丞相独孤正和侍中薛印也一并留守,这样真的可行吗?
于是他抬头问道:“师哥尚未立储,将高阳王留在云中旧都,若其起了二心,怕有后患,师哥真要这么决定吗?”
他远隔千里不明白其中利害关系,顾邺章还能不明白吗?
将顾和章留下,便意味着他无法再监控其一举一动,更无从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突变。但独孤正秉性顽固,带在身边平白添了许多阻力,而薛印和邓康也不是那种听话懂事好拿捏的主儿。
邓康高傲自负,行事不合,薛印更是与郑贞宜有杀女之仇,现在的顾和章大概率还拿不出让二人俯首帖耳的筹码。让他们共事,不出半年,定能崩溃瓦解。
想到此处,正漫不经心地摆弄着袍上金丝滚边的人不禁冷笑一声,“薛印与郑毅安之间尚横着仇,至于邓伯明,他最看不惯高阳王的做派,生不出别的念头。”
可谢瑾的容色却并未放松——他不能认同顾顾邺章的想法。
“制衡之术,诡道也。他三人各行其道,固然无法拧成一股绳,兴不起风浪,但若北狄趁虚而入,此中后果,师哥设想过吗?”
顾邺章怔了下,眸色渐暗,摆弄衣裳的手也停了,“真要出了事,掏一掏薛印与顾和章的家底,对我并无害处。”
谢瑾垂下眼睑,良久,终于抬起头直视着书台后的天子:&ot;北狄毕竟是异族,陛下此言,将如苍生何?”
这几乎是质问了,被质疑的人却并未动怒。自登基以来,顾邺章鲜少动怒,更遑论对面的人……是谢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