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印光法师的 > 第4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四十二(第3页)

第4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四十二(第3页)

他又说:“或佛或祖,学教参禅,都修持净业,归向共同的源头。进入净土门,无量法门都能证入。”宋朝长芦宗赜禅师,启建莲华胜会道场,普劝僧俗大众念佛往生,感得普贤菩萨和普慧菩萨,在梦中请求宗赜禅师允许他们参加念佛法会,于是就以二位大菩萨为会首,召开莲花胜会。这足以看出净土法门,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一切圣贤都冥冥中赞叹啊。

当宋太真二宗之世,省常法师,住持浙之昭庆,慕庐山远公之道,结净行社。而王文正公旦,首先归依,为之倡导,凡宰辅伯牧,学士大夫,称弟子而入社者,有百二十余人,其沙门有数千,而士庶则不胜计焉。

在宋太宗、宋真宗的时代,省常法师住持浙江的昭庆寺,非常仰慕庐山远公大师的道风,于是启建净行社,修习净业。而当朝宰相王文正公旦首先归依,为之倡导。凡是宰辅伯牧,学士大夫等各级官员,自称弟子而加入净行社的人有120多个,僧人有数千人,而普通文人和老百姓更是多得无法计数。

后有潞公文彦博者,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封潞国公。平生笃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尝少懈。与净严法师,于京师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其化。有颂之者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寿至九十二,念佛而逝。

以后又有文彦博这个人,他在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都做过官,出将入相五十余年。官职做到了“太师”(宋朝官名,三公中最高的官),受封为“潞国公”。文彦博一向笃实信奉佛法,晚年时更加努力地修行向道,专念阿弥陀佛,无论早晚和行住坐卧间,不曾有稍微的懈怠。他与净严法师在河南开封召开十万人求生净土法会,那时的士大夫大多跟从他而受到法化。有颂扬他的人说:“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文彦博九十二岁寿终,念佛而逝。

元明之际,则有中峰,天如,楚石,妙叶。或为诗歌,或为论辩,无不极阐此契理契机,彻上彻下之法。而莲池,幽溪,蕅益,尤为切挚诚恳者。清则梵天思齐,红螺彻悟,亦复力宏此道。其梵天劝发菩提心文,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学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谁不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乎。

元朝明朝,则有中峰明本禅师、天如唯则禅师、楚石梵琦禅师、妙叶大师,或者以诗歌的形式,或者以论辩的形式,无不极力阐扬契理契机、彻上彻下的净土法门。而莲池大师、幽溪大师、蕅益大师尤其挚诚恳切。清朝则有梵天寺省庵大师、红螺寺彻悟大师,也是全力弘扬净土法门。其中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彻悟大师《示众法语》都可以继承往圣,开导来学,惊天地动鬼神。学佛人果能依他们的言教修行,有谁不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的弟子,作莲池海会菩萨的良朋啊!

自后国运日衰,不暇提倡,法运亦随之而衰,至咸同时,兵灾四起,哲人日稀,庸流日多。儒者唯奉韩欧程朱辟佛之说,以为至理名言,而不知佛法包括群圣之薪传,发明当人之心性,其妙义微言,功德利益,有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者。以故悉以毁灭佛法为志事,不肯读诵受持,保护流通,致令佛法,一败涂地。譬如小儿,见摩尼珠,不但不加保重,尚欲毁而弃之。

从此以后,国运日渐衰败,没有闲暇提倡,法运也随之而衰微。到了咸丰、同治年间,兵灾四起,智慧卓越的人日渐希少,平庸之流日渐增多。儒家学人只是尊奉韩愈、欧阳修、二程、朱熹辟佛的学说,当作是至理名言,而不知道佛法包括一切圣人的薪火传承,启发显明每个人的心性,佛法的妙义微言,功德利益,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形容的。因此,(当时的儒家学人)都以毁灭佛法作为志向事务,不肯读诵受持,保护流通,导致佛法,一败涂地。譬如小孩,看见摩尼珠,不但不加以保护爱重,还想要毁坏丢弃。

至光绪末,废除举业,大开游学之端,凡天姿高者,悉以博览为事,所有各种学理,皆不足以餍(yàn)饫(yu)其心。唯佛学幽深宏博,无妙不备,真俗互资,空有圆融,从兹群相研究,而修习焉。

到了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大开四处游学的风气,凡是天姿高的人,都以博览为事务,所有各种学理,都不足以满足他们的心。唯有佛学幽深宏博,无妙不备,真俗互资,空有圆融,从此大家互相研究,而都来修习了

礼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今既知其旨,知其善矣,岂肯将此无上心法,让古人独得,而自己与一切同人,皆不得乎。

《礼记·学记》中说:虽然有美味嘉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高妙之道,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现今既然知道了佛法的义旨,知道佛法是至善的,哪肯将这无上心法,让古人独得,而自己与一切同辈人,都不得呢?

是故研究会,居士林,念佛社,素餐会,各处建设。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者,日见其多。譬如穷子,自迷家乡,一旦得人指示,当即直求归路,断不肯仍旧循乞,孤露他方也。

所以各种佛学研究会、居士林、念佛社、素餐会,到处建立施设。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的人,日渐增多。譬如穷困的儿子,自己迷失了家乡,一旦有人指点,就会立即直求归家之路,断然不肯仍旧乞讨,孤苦露宿在他方啊!

青莲寺由黄谷法师开山以来,固为净土一大道场。其形势雄伟,实为庐山第一胜地,以故千数百年,道风不坠。经洪杨之乱,悉成劫灰,以法门式微,无人恢复,竟成荒山。

青莲寺由黄谷法师开山以来,是一个净土大道场。形势雄伟,实在是庐山的第一胜地,所以一千几百年以来,道风不坠。经过太平天国的战乱,庙宇都成为灰土。又因为法门衰微,没有人来恢复,最后竟然成了一座荒山。

妙培大师,出家以来,即以净土为宗。拟欲以即生了脱之法,普利同人,特往红螺,熏修数年。今春游庐山,深慨远公之道,无人振兴。于世道人心,殊失裨益。

妙培大师,出家以来,就修习净土宗。打算用这个即生了脱的法门,普遍利益同人。特地前往红螺山,熏修好几年。今年春天游过庐山,深深慨叹慧远大师的法道,没有人振兴。世道人心,由此而失去许多利益。

至青莲寺基,见其形势,若莲华然。而复前临三叠之瀑布,后倚五老之雄峰,左右则有狮子象鼻二峰,以为护卫,殆天造地设一净土道场。不忍永令湮没,遂发愿恢复,以宏莲宗。乃与上海诸大居士商榷,幸得均示同心,故先建立数间殿堂,以为修持之地,至于寺之全体齐备,须待龙天感应,非今所急。为今之急务者,开莲社以行道耳。

到青莲寺的基址观看,看见那里的地形,就像莲华一样。而且寺前面临三叠瀑布,后面倚靠五老雄峰,左右又有狮子、象鼻二座山峰,作为护卫,实在是天造地设的一个净土道场。妙培大师不忍心这个道场永远埋没,于是发愿恢复,来宏扬净土。与上海诸位大居士商量,幸运的是大家都表示愿意同心协力来支持,所以就先建立几间殿堂,作为修持的地方,至于寺院全体修建齐全,必须等待护法龙天的感应,不是现今的急务。现今的急务,是开莲社而行道。

或谓念佛求生西方即已,何必结社。是不知世间万事,须待众缘相助,方得有成,况学了生脱死之无上妙法乎。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盖取其二泽相并,彼此互益之义。

或许有人说,念佛求生西方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结社。这是不知道,世间万事必须等待众缘相助,方才能够成就,何况学习了生脱死的无上妙法呢?《周易》说: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两泽并连,滋润万物,所以万物欣悦。君子欣悦良朋益友,互相讲习学业。)。这想必是取两个水泽相连,彼此互相利益的意义。又圣人以朋友列于五伦者,盖取其劝善规过,如二月互照,扶危保安,如两手相援之义也(友,古作?。又,手也,今文变又作q耳)。人之常情,若无依倚,则多涉因循怠忽之弊。

又者,圣人将朋友列在五伦之中,这是取朋友能够劝善规过,如同二个月亮互相照耀;朋友能够扶危保安,如同两只手互相援助的意义(友:古时候写作?,是手的意思,现在的文字把又写作q了)。按照人之常情,如果做事没有依靠,大多会有因循懈怠轻忽的弊病。

大众同居,功课有定,虽欲懈怠,亦不可得。功课之外,其奋发精进者,即可摄彼懈怠者,勉力而行。人皆前进,谁甘后退,彼此相辅,其行易成。或有所疑,及有所见,有可抉择。

大众同居一处,功课有固定,即使想要懈怠,也不可得。功课之外,有奋发精进的人,就可以摄受那些懈怠的人,勉励修行。人人都想要前进,谁人甘心后退,彼此互相辅助,修行容易成就。或许某人有所疑惑,以及见到一些境相,需要决择。

每日暇时,请诸耆宿,略示净宗纲要,则邪正去取,了了分明。有此诸益,故古人咸以结社为倡导。即身有职业,不能亲预,但依社章修持,待开会日,或亲往,或函告,明己修持之勤怠,利益之大小,亦与预修,相去不远,以心冀社友,不敢怠荒故也。

就在每天闲暇之时,请教社中的诸位耆宿大德,大略开示净宗纲要,以及什么是邪、正,如何舍、取,都了了分明。因为有这诸多利益,所以古人都以结社的方式来倡导。即使有职业在身,不能够亲自参预,只需要依照社章修持,等到开会那天,或者亲自前往,或者写信相告,说明自己修持的精勤懈怠,得到利益的大小,也与参预亲修,相差不远,这是因为心中追随着社友,不敢懈怠荒废的缘故。

须知佛法,原不离世间法,凡诸社友,必须各各恪尽己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主仁仆忠等。又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不餐荤酒,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自利利他,以为己任。如是则基址坚正,堪受法润,果具真信切愿,当必往生上品。

必须知道佛法,原本不离世间法,凡是诸位社友,必须各各恪尽自己本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主仁仆忠等伦理道德。又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不吃荤酒,远离邪僻,心怀坦诚,约束自己,言行合礼,自利利他,作为自己的责任。如此则基础坚稳正固,堪受佛法的润陶,果真具有真信切愿,当必定往生上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