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日常所用,事务非常繁多。如果不假借来往交通,彼此应酬交往,就会一事无成,而生活用度也将随之断绝了。所以整平修治道路,是治国平天下的紧急要务。
故诗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书有王道荡荡,王道平平之说。或谓此喻王政,非指道路。试思道路不修,不但发号施令,有所阻滞。而农工商贾之往来,与夫供职效力之诸务,皆不能速得遂意也。
所以《诗经》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尚书》中有“王道荡荡,王道平平”的说法。或者说,这些是比喻君王的政令,不是指道路。那你想一想,道路不修好,不但发号施令,有所阻碍滞留。而农民、工人、商人之间的来往,与那些担任职务,效力各方的诸多事务,都不能快速得以合乎心意啊!
况既无如矢如砥,荡荡平平之事,而用喻王政,不几与讥诽王政相同乎。故周礼设司险候人之职,而月令有修治道路之令。
何况既然没有笔直平坦,宽广平坦的事实,却用来比喻王政,不等于与讥讽诽谤王政是相同的吗?所以周礼设置司险、候人的职位,而古籍《月令》中有修治道路的命令。
至于护国佑民之正神,如东岳文昌二帝,则皆示之。不观修桥补路,行人有益。与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往来之桥乎。而且持地菩萨,以平治道路,得证圆通。是知三教圣贤,莫不注重于此也。
至于护国佑民的正神,例如东岳大帝、文昌帝君,都有显示修桥补路的事迹功德。没看到“修桥补路,行人有益”的文字,与《文昌帝君阴骘文》所说“修几百年的崎岖之路,造千万人往来的桥”吗?而且持地菩萨,因为平治道路,而得证圆通。所以知道儒释道三教的圣贤,没有不注重这件事的。
鄞县以东,至邱隘镇,二十余里。所过大小各桥,共有二十三道。修建日久,渐见残伤。邑人马元培先生,于去年发心重修。
鄞(yin)县往东,到邱隘镇,有二十多里。所经过的大大小小的桥,一共有二十三座。修建的日子久了,这些桥渐渐地出现了残破损伤。乡人马元培先生,在去年发心重修。
因募诸善信,各出净资。乃亲董其役,俾一一桥梁,各复旧观。间有水大河深者,则傍设石栏,以防昏夜及无目者之颠坠。共用洋二千有奇。
因此征求诸位善信,各各捐出清净资财。于是亲自监督主管这项工程,使得每一座桥梁,各个恢复旧有的模样。这当中有水大河深的地方,就在傍边设置石栏,以防止暗夜以及盲人跌落。一共用去二千多洋元。
今工已告竣,拟将桥工,并诸捐款,备录一册,排印奉送,以昭诚信。又欲阅者知其利益,祈光发挥其义,以冀人各注意也。
现今工程已经竣工,打算将造桥工匠,以及诸多捐款的人名,备录成一个册子,排印奉送给大家,以昭显诚信。又想使阅读的人知道其中的利益,请我发挥其中的义旨,以希望每个人都来注意。
然此种书册,一阅即成废物。乃附以陆廷燮先生所注之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并老申报所载之常识精华。
然而这种书,看过之后就成了废物。于是附录陆廷燮(xiè)先生注解的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以及老申报所登载的常识精华。
此二种,皆可以作涉身处世治家教子,与夫小而泛应曲当,大而希圣希贤之法。其用心可谓诚且挚矣。愿诸阅者,同以此心为心,则其利益,岂思议可能及哉。
这二种内容,都可以作为涉身处世、治家教子的方法,从小的方面来说,广泛适应,无不恰当,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仰慕效法圣贤之法。这个用心可说是很诚挚啊!祈愿诸位读者,同以此心为己心,那么这个利益,哪里是心思口议所能及的呢?净土释疑序
佛法深广,犹如大海,博地凡夫,孰能穷源彻底,一口吸尽。虽然,倘能生正信心,自可随己分量,各得其益。譬如修罗香象,及诸蚊虻,饮于大海,各取饱腹而已。
佛法深广,犹如大海,博地凡夫,谁能穷源彻底,一口吸尽。虽然如此,倘若能够生起正信,自然可以随自己的本分力量,各自得到利益。譬如修罗香象,以及一切蚊虻等小虫,在大海饮水,各取自己饱腹而已。
如来出世,随顺众生,为其说法,各令得益,亦复如是。而末世众生,业障深厚,善根浅薄,心智狭劣,寿命短促。加以知识稀少,魔外纵横。
如来出兴于世,随顺众生根机,为众生说法,使得众生各个都得到利益,也是这样。然而末世众生,业障深厚,善根浅薄,心智狭劣,寿命短促。加上善知识很稀少,邪魔外道到处都是。
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稀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
修其它的法门,想在这一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实在是甚难希有的事情。唯有净土这一法门,专仗佛力。所以不论断惑证真,只凭深信切愿。信愿如果具足,虽然是罪大恶极,将要堕入阿鼻地狱之类的众生,尚且可以依仗十念佛号的力量,直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
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由是西天东土,菩萨祖师,高僧钜儒,莫不以此自利利他。所有着述,极其广博。欲探究原委者,固非易易也。
噫!如来大慈普度,不遗漏任何众生。唯有这个法门,是最周遍诚挚的。因此,西天东土,诸位菩萨,历代祖师,高僧大儒,没有不以净土法门,自利利他。所有的着述,极为广博。想要探究其中的本末,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渭渔居士林师尚者,宿根深厚,笃修净业。殚精研究,历有年所。拟欲普引同人,悉生净土。故于净土经论着述中,摘其要义,凑集成文。
林师尚居士(字渭渔),宿根深厚,专修净业。竭尽精思研究,已有多年。想要普遍引导大家,都往生到净土。所以在净土经论的着述中,摘录其中的要义,凑集成文。
若集腋以成裘,犹采华而作蜜。确对时机,特申妙辩。共成五十七篇,名为净土释疑。词约而精,理深而着。俾阅者无疑不释,有义咸服。从兹欲不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可得也。
如同集腋成裘,如同采花酿蜜。正对时节根机,施展微妙辩才。一共有五十七篇,名为《净土释疑》。文词简约精要,义理幽深显着。使得读者疑惑尽除,所有义理全都信服。从此,想要不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不可能。
然居士既能集前人之单词只句,一节一段,复用己意,纂集成文。何不直用己文而为发挥。盖欲阅者知此所说,皆有所出。虽是己所纂集,实为经论语录,及诸着述中,佛菩萨祖师诸善知识之所说。
然而林师尚居士既然能够集录前人的言词句子,一小节一分段,又用自己的意思,纂集成文。为何不直接用自己的文字来加以发挥呢?这是想使读者知道此处所说的,都是有明文出处的。虽然是自己所纂集,实际是经论中的语录,以及诸多着述中,佛、菩萨、祖师,诸位善知识所说的。
其入人深而感人切,比专用己语,当不啻相倍蓰(xi)矣。窃谓为上智说法则易,以其智能明理,无复疑惑。如良马见鞭影而驰,嘉禾得甘霖而茂也。
这种形式,深入人心,而真切感人,比起专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这个效果)应当不只相差好几倍啊!我认为,为上等智慧的人说法,比较容易,因为他的智慧能够明理,不会再有疑惑。如同良马看见鞭影就开始奔驰,嘉苗得到甘霖就茂盛成长。
为下愚说法亦易,以其心无成见,直下信行。如甘之可以受和,白之可以受彩也。唯为中人说法,实为不易。以其知识繁杂,邪正不分。每每以凡情测圣智,以俗见会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