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印光法师楞严经讲解全集 > 第13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十三(第2页)

第13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十三(第2页)

娑婆世界的苦,有所谓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与荫同,盖覆义)炽盛(五阴炽盛:就是众生在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这一苦是属于招苦之因,前七苦是所招的苦果。娑婆世界的苦,虽然多的超过恒河沙数,这八苦收摄究尽。诸苦既然经过自己亲身的经历,这里就不再烦琐全部解释)。

极乐之乐,约根身则莲花化生,长生不死。体禀男质,绝无女形。不闻恶道之名,况有其实。约器界则黄金为地,七宝为池,行树参天,楼阁住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

极乐世界的乐,对于根身(六根组合而成之身体)来说,则莲花化生,长生不死。为男子相,绝对没有女形。不会听到恶道的名字,何况有真实的恶道。对于器界来说,则黄金为地,七宝为池,行树参天,楼阁住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没有不如意的。

而诸凡用度,皆是化现。非如此土,由人力造作而成也。而弥陀导师相好光明,无量无边,一睹慈容,即证法忍。况复观音势至,清净海会,各舒净光,同宣妙音。

而一切用度,都是化现。并不像此娑婆世界,全由人力造作而成。且阿弥陀佛导师,相好光明,无量无边,一见到慈容,就证得无生法忍。何况又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各各舒发清净光明,同宣微妙法音。

故虽具缚凡夫,通身业力。若能信愿真切,即蒙佛慈摄受。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能如是信,可谓真信。

所以虽然是具缚凡夫,通身业力。如果能够信愿真切,就蒙阿弥陀佛慈悲摄受。一得往生,那么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能够这样信,可说是真信。

欲详知者,当熟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

想要详细知道的话,应当熟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这三部经被称作《净土三经》,专谈西方极乐净土的缘起及事理因果。其余的诸大乘经,都是兼带间接解说净土法门。

而华严一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一乘妙法。末后善财遍参知识,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而《华严经》是如来最初成佛,在菩提树下为四十一阶位的法身大士们称性直谈的一乘妙法。最后,善财童子遍参知识,在所证与诸佛齐等之后,普贤菩萨为他讲说十大愿王,劝进善财童子和一切华藏海众菩萨,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迅速圆满佛果。

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

而《观经》下品下生往生章中记载,五逆十恶,具诸多不善业的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假如有善知识教他念佛,他立即相信接受,称念佛名,还没有满十声,就见化佛授手,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

《大集经》记载:“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连一人证道都十分罕见,只有依靠信愿念佛,求生极乐一法,能迅速出离生死。”所以说念佛一法,是上圣下凡一切众生共同修习的道路,不论愚昧或者智慧,一切根性的人通通能行持的法门。这个法门下手修行非常容易,而成就的功德道果很高,用力少而收到的效果迅速。因为净土法门专门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所以修行净土法门的利益殊胜,超越一切常途教法的修道。

昔人谓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可谓最善形容者矣。

曾经有人说:“依靠其他法门修行,好像蚂蚁要登上高山的顶,很难;念佛求往生,好像风帆在顺水中行驶,极易。”这是多么好的形容比喻啊。

若欲研究,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着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

如果想要研究,《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着的《弥陀要解》,理事都达到了极致,为自佛说此经以来的第一注解,极微妙,极确切。纵使古佛再出兴于世,重新批注此经,也不会比它再高妙了。不可忽略,应当仔细阅读,诚信地受持。

无量寿经有隋慧远法师疏,训文释义,最为明晰。观无量寿佛经有善导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约事相发挥。至于上品上生章后,发挥专杂二修优劣,及令生坚固真信,虽释迦诸佛现身,令其舍此净土,修余法门,亦不稍移其志。

《无量寿经》有隋朝慧远法师的注解,训文释义最为明晰。《观无量寿佛经》有善导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因此主要是在事相上阐发(净宗的殊胜)。至于上品上生章后,发挥专杂二种修持方法的优劣,及令生坚固真信的程度,即使是释迦本师、诸佛现身,让他舍掉净土,修习其他的法门,也不能丝毫改变他的志向。

可谓净业行者之指南针也。若夫台宗观经疏妙宗钞,谛理极圆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钝均益也。

可以称得上是净业行者的指南针。像台宗《观经疏妙宗钞》,谛理极圆融,中下根人不能从中受益。所以不如《四帖疏》的义理能够三根普被,不管根器如何都能受益。

既知如上所说义理,必须依此谛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谓真信矣。

既然知道如上所说的义理,就必须依此而真实相信。自己的见解达得到的,要这样信,即使自己的见解达不到的,也要这样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凡夫情见,无法测度如来的境界,而稍稍生起丝毫的怀疑之念。这才可以说是真信啊!

既生信已,必须发愿。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若其未生净土以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

既然生信以后,必须发愿。愿离娑婆的心,好像狱囚希望赶快出离牢狱一样。愿生极乐的心,好像贫穷的流浪人思念回家一样迫切。如果在他没有往生到净土以前,就算给他人王、天王的位置,他也会把这些看做是堕落的因缘,没有一点羡慕渴望的心念。

即来生转女为男,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亦当视作纡曲修途,了无一念希望之心。

即便是来生转女为男,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也看做是迂回的道路,没有一点希望的心。

唯欲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位居不退,忍证无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