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果能够以此来普告同人,令他们各各的父母,都得往生。那么教化的功德归于自己,而双亲与自己的莲品,位次应当更加增高了。诗经中说:“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想要孝敬双亲的人,应该深思而力行。复邓新安居士书
今春令兄来书,观其词意,恳挚真切,(光)因不揣固陋,略为启发。至四月间又来一书,其讼过自责,询求出要,颇合克己复礼,亲师取友之行。(光)阅之,不胜庆悦,因亦缕析条陈以复之。
今年春天你的兄长来信,看他信中的文词语意,恳挚真切,我因此不顾浅陋,略微为他作了一些开示。到了四月份,他又寄来一封书信,其中自责过失,询求出离的要道,很符合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于礼仪,亲近良师,选择益友的行为。我看了之后,非常欣庆喜悦,因此也一条条的分析陈述来回复他。
兹接居士信片,虽词句无几,其意亦与令兄相为伯仲。可谓难兄难弟,天伦佛法,咸为同气连枝。非多劫同种善根,同修净行,曷克臻此。
现在接到你的信,虽然词句不多,其中语意也与你的兄长不相上下。可以说是才德俱佳,难分高下,既为骨肉同胞,又是佛门兄弟。如果不是多劫同种善根,同修净行,怎么能够如此呢?
今居士有所请益,(光)实难于复答。何以故,以居士所志者大,(光)之所知者小,小大不相袭,机教不相契耳。虽然,一乘实相之中,觅小大相了不可得。于此不可得中,举大则大为法界,一切法趣大,是趣不过。举小则小为法界,一切法趣小,是趣不过。
现在你想请教的问题,我实在难以答复。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志向很大,我所知道的很小,小和大不相合,机和教也不相契。虽然如此,在一乘实相法之中求觅小大之相,却是了不可得。在这不可得之中,举例大则大为法界,一切法都趣向大,却大不过一乘实相。举例小则小为法界,一切法趣向小,又小不过一乘实相(此了不可得之实相可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光)所知之小法,乃统包十法界一切诸法之法也。善导和尚云,若欲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
我所知道的小法,是统包十法界一切诸法之法。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疏》中说:“若欲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长久劫到长久劫,仍很难出离。
所谓契理契机之法,无过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法备在弥陀要解,及净土诸书中。当寻绎之,兹不多赘(zhui)。
所谓的契理契机之法,没有超过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方法在《弥陀要解》,以及净土诸书当中有详尽的说明。应当自己找书解读,此处不多说。
须知佛法乃十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应修,亦无一人不能修。彼谓佛教为弃人伦,害圣道者,皆未见颜色之瞽论也。何以言之,佛于父言慈,于子言孝,于君言仁,于臣言忠,夫唱妇随,兄友弟恭,举世谛之嘉言懿行,佛经无不详陈其宿因现果,现因后果。
必须知道佛法是十法界公共之法,没有一个人不应该修,也没有一个人不能够修。有人说,佛教是抛弃人间伦理,危害儒学圣道的,这都是像没有看见过颜色的盲人一样乱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佛法中,对于父亲给他讲慈爱,对于子女给他讲孝顺,对于君主给他讲仁厚,对于臣子给他讲忠义,丈夫倡导妻子相随,兄长友爱弟弟恭敬,凡是世间的嘉言懿行,佛经中没有不详细陈说其中的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
其言慈孝等,则与儒教相同。其详示三世因果处,则儒教便无闻焉。况其断惑证真,及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之法乎。惜其人之未睹也。倘详阅而深思之,则当痛哭流涕,声震大千世界,悲昔谤佛之罪咎也。
说到仁慈孝顺等伦理,与儒教相同。而详细显示三世因果的地方,儒教中就没有听说过了。何况断惑证真,以及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的大法呢?可惜这些人没有看到啊!倘若详细阅读而深入思考,当会痛哭流涕,声震大千世界,悲痛过去谤佛的罪过。
虽然,以言谤者其罪小,以身谤者其罪大。今之口谈大乘,自命悟道。谓我即是佛,何必更去念佛。烦恼即是菩提,何必断烦恼。淫怒痴即是戒定慧,何必断淫怒痴。由是之故,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为佛怨。比之不知佛法而谤者,罪深万倍。其曾研究佛法,非全无利益,但作未来得度之因。其以身谤法之罪,不知经几何劫量,在三途中受诸罪苦也。
虽然如此,用言语谤佛这个罪过小,用身行谤佛,罪过更大。现在有人口里谈说大乘,自己说自己悟道。认为自己就是佛,何必再去念佛。烦恼即是菩提,何必要断烦恼。淫怒痴就是戒定慧,何必要断淫怒痴。因此之故,说出的话高出九层天之上,但所做的事却低入九层地之下。如此之类的人,名为佛法怨家。比较那些不知道佛法而诽谤的人,罪深万倍。这些人曾经研究过佛法,不是完全没有利益,但只是作未来得度之因。而以身谤法的罪,不知道要经多少劫量,在三途中受诸罪苦啊!
居士当以研究大乘经论开圆顿解为先导,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为正行。至于居心行事,或恐过起于不知,福消于不觉。当详阅安士全书,及法苑珠林。自然法法头头,有所取则。心心念念,无或逾越矣。
你应当以研究大乘经论,开启对净土法门圆融、迅速的信心与领会,这可引导自己修行净土法门,要以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为修行的正行。至于平日的存心行事,或者恐怕过失生起而不知,福德消失而不觉。那么应当详细阅读《安士全书》,以及《法苑珠林》。自然法法头头,有所取法轨则。心心念念,不会超越本分了。
倘尤恐鉴察不及,当取孚佑帝君功过格着实行去,则超凡入圣,断惑证真,于震旦国中,当推君为第一矣。功过格乃明云谷禅师传袁了凡者。切不可谓其落索而藐视之。
倘若还恐怕鉴察的不够,应当取孚佑帝君的功过格老实去做,那么超凡入圣,断惑证真,在华夏中国,当推您为第一了。功过格是明朝的云谷禅师传给袁了凡居士改过所用。千万不可以认为记功过格麻烦费事而轻视它。
令兄次书,于身心性命,大有裨益。不如是自怨自艾,断难克己寡过。今一并寄来。亦企居士亦如令兄之自怨自艾,以期至于断惑证真,圆满菩提而后已也。
你哥哥的第二封书信,对于身心性命,大有益处。不如此的自我悔恨,必然很难约束自己而少犯过错。现在一起寄来。也是希望你也如同你哥哥一样的自责改过,以期望到达断惑证真,最终圆满菩提。与福建刘廷诚居士书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
诸佛为了一件大事的缘故才出现在这个世间。所谓的“一件大事”,无非是想要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至成佛而后已。
第以众生之根性不一,故如来之教法万殊。是以一代时教,随机演畅。法门虽浩若尘沙。而行人依教修持,究竟归元,皆证即心自性。
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如来的各种教法也有很大不同。所以本师释尊一代时教,随众生根机演畅妙法。法门虽然浩瀚如同尘沙之多。而修行人依教修持,究竟归元,都是证得即心本具的自性。
然于尘沙法门之中,求其不离事修,全彰心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不能逾其阃(kun),下下根亦可臻其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最利末法,直出五浊者,无如净土持名念佛之殊胜超绝也。
然而在尘沙法门之中,要想找出一种特别法门——不离事相而能修持、并能完全彰显心性;普被上中下三根,无论利根钝根皆可修持,上上根人不能超越其高妙,下下根人也可以进入其门槛;高超一切禅、教、律诸宗,统摄一切禅、教、律各派;下手容易而成功高超,用力较少而得效迅速,最利于末法时代,直接超出五浊恶世——没有比净土宗持名念佛这一法门更殊胜超绝的了!
诚所谓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若群星之拱北,万水之朝东也。
实在是所谓的:“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如同群星都拱卫着北极星,万条流水都朝着东面流去一样。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参承净业知识。又不广阅净土经论。则真信切愿,从何而生。纵能执持名号,只因不求出离,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业,仍沉恶道。倘再路头不真,涉入邪见,则善因反招恶果。人天福报,亦不可得。阿鼻极苦,长劫难出。
你既然深信念佛。如果没有参学承侍修学净业的善知识。又不广泛阅读净土经论。那么真信切愿,从何处生起?纵然能够执持名号,只因为不求出离,便成为人天因果,享受痴福。因福而造业,仍就沉沦恶道。倘若再有道路认不清,入了邪见,那么善因反而招来恶果。人天福报,也得不了了。阿鼻地狱的极苦,长劫难出。
譬如入海,既无导师,又乏指南。漂流于狂波巨浪之中,茫茫不知所趣。纵能撑篙摇橹,岂能免于沉溺。
譬如入于大海,既没有向导,又没有指南针。漂流在狂波巨浪之中,茫茫不知趣向何处。纵然能够撑篙摇橹,哪能免于沉溺呢?
(光)少乏问学,长无所知。唯于净土一法,颇切向往。感子之诚,今将净土经论之最切要者略开一二,一一标其大意。若能归而求之,则心领神会,自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者,远胜愚之喋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