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叫叶光荣,那个反派叫做熊老三,这两人一个是干部,一个是地头蛇。
曹宝平想把这个电影的名字定为《光荣的愤怒》。
应该说,就王誉在这里写的村与村的矛盾,跟《乡村行动》里面的不一样,这是两村之间的。
千万不要小看村与村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经常升级,进而发生械斗。
可这部作品不是讲述抗洪救灾吗?
写这些干嘛?
等接着往下看,曹宝平就明白了。
《胜利》这个剧本中,主要的故事是在胜利村这个地方展开的,但是,却经常穿插汉口的故事。
汉口龙王庙,不断的发出长江水位告急的警讯。
进入八月,接连暴雨,整个长江水位暴涨。
龙王庙这里有个石碑,上面记录着汉口近百年来的水位变化,今年这情况,很快就突破了以前许多的记录。
一场巨大的危机就在眼前。
而这些,也就是对洪水的正面剧情,都被融在了胜利村跟陈家村之间的矛盾之中。
甚至,就开始到中段,也看不出来那是主要的内容。
为什么用‘融’这个字呢?
就是说,汉口的一些情节,甚至被王誉给写在了张胜利家中的电视机里。
即,新闻。
曹宝平是个教别人写剧本的,他当然马上就明白这是什么手法。
以小写大。
其实就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开头的切入点,这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故事能不能深入人心,往往就是开头便决定了。
而就单说开头,制造悬疑跟惊悚,这往往是一个很讨巧的手段。
但是,就以目前的这个题材来说,抗洪救灾。
悬疑跟惊悚,这肯定不合适。
当然,若是好莱坞大片的话,没准可以拍成个灾难片,可那是好莱坞,那是美国,我们可不是。
于是乎,就只能用另外的手段。
好莱坞的电影,有很大一部分是这样的。
一个普通人,最后,拯救了世界。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套路,几乎百试百灵。
王誉的这部《胜利》呢?
嗯,就很有这种味道。
从乡村,普普通通的很可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开始,这个故事徐徐展开。
这若不是一个剧本,是一个小说的话,曹宝平敢说,一定更加引人入胜。
小说就没什么背景设定,人物设定等等字眼了,而在拍成电影后呢?
曹宝平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自己的这个弟子还真可以嘛。
只是,曹老师还是低估了自己的弟子。
当他继续往下看,他慢慢的就出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