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也只不过是在进行一些暗箱操作而已,并没有太多的大问题。
在明代有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比如说,你是一个漕运上的官员,那有人给你送了礼,你就可以让他的船先运东西过去,别人没给你送你那好吧,那就没办法了,鱼虾烂在仓里也活该。
至于这些大的官员手里,就更加的不用多说了。
就拿户部尚书梁清标来说,他手下的从五品员外郎想升任正五品郎中,也几乎只是需要这位尚书大人一句话的事。
吏部的尚书则被称为天官,因为手里掌握着几乎是整个大明五品及以下官员的升迁任命,你说他不吃孝敬,那是绝对开玩笑。
所以朱元璋这句话算得上是平地起了个大炸雷,所有人都震惊了,但是必须反对才行。
李善长首先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上位这个办法并不妥当,风闻言事虽然能够一时之间缓解财务的压力,但是能造成朝野动荡,绝不可行啊!”
见李善长出来说话,刘伯温也马上说。
“李大人说的有道理,现在如果轻易开了风闻言事,很多人就会靠着诬告上官趁机邀宠获利,很多事情就难以把控,请皇上三思。”
见到大家都这样反对,朱元璋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但是毕竟都是朝廷重臣,也是大家众口一词,他便有些无奈的说。
“既然你们这么说,那这事儿就先放一放,明天在朝会上,咱当着所有四品以上官员宣布此事,听听大家意见再说吧。”
第二天,朱元璋召开了朝会,让所有的五到四品以上官员全都到场,开始宣布这个风闻言事互相检举的办法。
当然,六部九卿许多重臣开始反对,可是朱元璋眼睛一瞪,对他们说。
“如果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自不惊,你们现在是不是因为有了亏心事才反对咱这样安排,难道此事有何不妥吗!”
这话一出,这些朝廷重臣们自然不会再反对什么,如果真的再反对,岂不是证明自己就是有事儿,等着都察院和刑部来查。
朱元璋暗自点头,心说这帮人还算是懂事,要是再争执下去,自己这皇帝还要不要面子了。
正在他准备宣布散朝之时,忽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陛下此事确实不妥,如果这样安排,会造成很难挽回的后果,还望陛下三思而行,绝不可如此冒失!”
朱元璋抬头一看,此人非常年轻,大概也就是二十多岁上下,还脸上散发着一些稚嫩之气。
此人名叫方孝孺,自小便有神童美名,后来又让宋濂收为弟子,后来考中了二甲第一名进士,进入仕途。
二甲头名进士被称为传胪出身,比起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只是稍稍逊色而已,可见方孝儒算是少年英才。
现在方孝孺,身为詹事府詹事,算是从四品的东宫属官,虽然没有什么大权力,可算也是清贵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