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后面姚小驹变了语气的原因。
顾陆压住嘴角,“好看吧,我也觉得这个蓝色特别好看……哦你说的是印发单位啊。这卡片是国家智库专家的福利,本来我还不想提这事儿的。”智库专家这身份在互联网都能查询的,是公开的,甚至某些百度百科都是有的。总而言之不需要保密。
你还不想提?但好吧,即便知道对方是故意炫耀,可姚小驹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逼被对方装到了!
“二十四岁成为国家认证的专家,小顾哥是真……”姚小驹想找一个何事的词语,可想来想去那些词语都不够准确。即便说“真夸张”也不够夸张。
唯有“牛逼!”最能体现姚小驹当前的情绪。
这两人坐地铁的功夫,互联网上已经有#史上最强读者催更#的消息已经被非常多的网友讨论。虽说没被顶上热搜什么的,但是加入讨论的人非常多。
只要有流量就有动力,所以自媒体们扒出了几篇私翻的克苏鲁短篇。
“我发现顾陆好多作品国内和国外都是不通的,好像霓虹的嫌疑人,英国的克苏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顾陆是唯一一个可以根据地区特性,改变写法的作家,我这样说不会有人反对吧?”“提醒顾陆一句,少去大嘤,国外是不禁枪的,万一疯狂读者送特产”……
不过逐渐歪楼了,网友们开始在这帖子下,催更自己看的作者。什么“狗贼大影帝和校长还更不更新?”“宁致远敢不敢把楚氏春秋写完?”“我这辈子还能看到大圣传完结吗?”等等。
留言区鸽子太多了,够吴宇森拍摄两边英雄本色了。
还有网友用顾陆的案例进行警醒,“你看看,你看看,千万别学顾陆啊,否则给你爆大屏幕上。”
反正留言区一时之间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再说个有着压抑气息的地方,综合欢乐,变得平和。
人民文学报刊总部,最大的主编办公室。
身为国内文学杂志的天花板,人民文学偶尔也会刊登作家专题如:《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70后”作家研究、曹文轩获2016国际安徒生奖等。
可研究主题,要么是获得什么大奖,要么是某一个作家群体。没获奖还单独出列,除非是百年后。
康主编是编辑部老大没错,可也没办法强行推动主题。限制他的是人民文学这么多年来的规则。
办公室里来了另一人,喊了一声“主编,”康主编点头,继续思考自己的问题。
冥思苦想也不得其解,康主编突然回神,办公室还有人不说话。这叫一声就不说话的习惯,好熟悉……
抬头一看,果然有是副主编刘勇。
“什么事?”康主编语气中带着点不耐烦的询问。
“我有一个好办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刘勇没头没脑的说。
“好方法,什么好方法?”康主编问。
刘勇说,“前几天我们去作协参加研讨会,和陈教授聊了聊。康主编当时说一定要给顾陆老师做一个主题专访,这方面我有一个好方法。”
“哦?”康主编洗耳恭听。
“前不久我们不是才开了个主题,新浪潮作家观察吗?”刘勇说,“顾陆老师难道不新浪潮吗?”
新肯定是新的,但再来一次重复的主题,是否不妥,康主编没出言反驳,而是听着副主编把话说完。
“是这样的,我认为可以再开一期新浪潮作家扛鼎人的观察。”刘勇说出了他的办法。
新浪潮就是90后作家,扛鼎人——康主编想了想,至少绝大部分人不会对顾陆带上这称呼有意见。比如说他就是赞同的。
“很好,”康主编点头,“我们也是沿用央媒的评价,剩下的就是采访陈教授了。关于一些重要问题。”
没什么问题,只是刘勇说,“主编我们要不要知会顾陆老师一声。”
“我们给曹文轩老师做主题专访,有知会吗?”康主编反问。
倒没有,可这就有点诡辩了吧。毕竟曹文轩老师的主题,对身世信息一笔带过,大多数内容还是研究的作品。比如研究曹为什么可以成为第一位获得童话作品最高奖项的作家。
“也是,都是为了让顾陆老师的创作过程让更多人知道,也促进对顾陆老师作品的理解。”刘勇也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回应。
《人民文学》编辑部准备着。
这两人是为了杂志销量?有那么一点。给顾陆抱不平?也有那么一点。反正思绪是很复杂的,所以某位哲学家说得很对,人的复杂取决于思想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