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燕生说,“评价一下吧。
”
“非常独特的创作手法,历史和文学的完美结合。
”
陈教授评价,“就我初看,历史脉络完全没问题。
他是截取了一段历史,然后虚构当事人的内心以及对话。
虚实结合,和普通的传记不同。
”
“还有细节,顾陆丰富了很多主观的细节,让对角色的描写更加的顺畅。
”
董燕生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顾陆就能交上来这种文字。
如果可以,我想看他更多的,关于瞬间的描写。
”
与此同时,董燕生提出另一个问题。
文章的序言,和有关征服者的描写,要不要删改。
有贬低西班牙的举动,关于这点还是要文化交流团的领队陈教授决定。
“首先肯定不需要删改,这样的文章要是阉割太可惜了。
”
陈教授说,“依照我的了解,巴尔沃亚在西班牙并没有什么人气。
相反,处决巴尔沃亚的皮萨罗有许多雕像。
”
说个很好玩的,皮萨罗的出生地给其竖立雕像很正常。
但在秘鲁的中心广场普拉扎马约尔广场也耸立着皮萨罗的雕像,就非常的地狱笑话了……
“如果我们这次文化交流足够成功,顾陆笔下的不朽逃亡者,会重新让西班牙人想起。
”
陈教授说。
哦?董燕生和陈教授也是老朋友了,他瞬间听明白,“准备改动交流方针?”
此前的交流方针,一向是中西双方历史方面的交流。
文学只是辅助被提到。
“调头所需要的动力太大了。
”
陈教授说,“稍微给这次文学侧重一点,《不朽的逃亡者》和《致费德里科》,《香蕉》也挺有新意。
我们这次资源不错,不好好安排就浪费了。
”
也对,要诗歌有诗歌,要史诗有史诗,要小众艺术有小众艺术。
“那你工作量挺大的,需要各种的协调。
我能帮就帮,适当减轻一点你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