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带上校刊吗?”张洪小心翼翼的问。
“你有《少年》?”班主任愣住。
这什么话,张洪点头,“过稿了,就寄给我了一本。
”
“带上带上,必须带上。
”
班主任感叹班上孩子的幸运。
《少年》首刊只印了一千多册。
刊物社事先谈好的雾都高中们,就分走了七百多册。
剩下的伴随着互联网的轰动,早就被“瓜分”,许多外省的高中校领导是托关系找人脉的弄一本。
伱要问外省的高中拿《少年》作甚?原因很简单,因为八中校刊事件,要被国家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当标杆了。
高中不跟着国家走,那跟着谁走?因此必须找一本原刊来学习。
好比钢实的校长就想搞一本,可根本弄不到。
张洪跟随着班主任离开教室,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让他感觉自己到达了巅峰。
好的,《少年》的含金量,在此刻被具现化。
除此之外,被具现化的还有常校长的仕途。
“好好好,没问题。
要十本《少年》……我尽量,尽量。
这也没办法加印。
”
当然没办法加印,物以稀为贵,常校长太懂了。
“保证完成任务,我没问题。
”
“采访的话——顾陆同学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
“要为顾陆同学在两年后提供保送,关于这一点,复旦大学也说过。
”
“《少年中国说》有可能会上参考消息?”
第二天常校长接到了非常多的电话。
有市教育部门的,还有国家宣传部门的,也有各地大学。
身为作家,顾陆还并未达到被大学哄抢的地步。
但《少年中国说》都是官方盖章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夏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哄抢还等什么?
当然也有媒体,《参考消息》是什么样的新闻报?是广大群众不怎么熟悉,但公务员无比熟悉的新闻报纸。
创立之初,目的是什么?是教员说“见世面”。
忙碌,非常忙碌,已经到下午了,但连早中饭都没吃。
他都和胡主任一样忙碌了。
不过这才真的是忙碌,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