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此时才明白自己被雒龙生和霍丁旺联手坑了个大的,然而已经来不及了。霍丁旺派兵进驻了雒纬竹留下的临时工事,不但没有丝毫撤军的意思,还就地建起了军营,显然打算常驻。
洋人找霍丁旺抗议,霍丁旺一脸无辜,不是你们让我出兵赶走甘肃军队的吗?我好不容易调动军队拿回岸口,你们怎么能翻脸不认人呢?
洋人试图争论,霍丁旺又拿出了他们和雒纬竹制定的新制度,上面写了华夏军队有权在沿岸监督制度运行。
商议的时候,洋人们还以为这是雒纬竹给自己长期霸占这些岸口找的借口,没想到他所指的华夏军队,居然是霍丁旺手下的川军。
岸口一带雒纬竹已经修筑了一些工事,地形易守难攻,纤夫们在新制度的激励下,也全心全意支持霍丁旺,洋人们只好咬牙吃下这个亏,待以后徐徐图之。
这个时候,一艘低调地从四川出发的小货船顺流而下,经过数天的行驶,已经能远远瞧见汉口码头。船上有一家人脸上写满了忐忑与兴奋,其中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少年,更是手中握着一叠报纸,站在船头望眼欲穿。
与此同时,温家的灵车,也终于来到汉口城外。
第139章温珩归来
一夜停灵后,挂着白皤的灵柩在悲怆的鼓乐声中缓缓进入汉口城。
得到消息的百姓们自发站在道路两侧,目送英雄归来,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唉声叹气,有背着布包的报童抹着眼泪,也有青年学子的目光更加坚定。
温睿和谢颜亲自出城接灵,手中却没有捧温珩的牌位,眼尖的人发现异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可能是二少是在外面走的,阴阳先生有什么说法吧。”也只能这么推测了。
接灵的队伍十分庞大,温家伙计几乎全部出动,从汉口城外一路至温家大院,每隔几步就有扎着白布汗巾的伙计维持秩序。
当缓慢的灵车驶过后,伙计们揭开脚边竹筐上的屉布,把还热气腾腾的馒头分给周围的百姓。
“小谢先生说是为二少积福,与其在酒席上铺张浪费,不如让更多人吃顿饱的。”
雪白的馒头一个足有壮汉拳头大小,对家境不错的人来说味道有些寡淡,对穷人来说,却是难得的珍馐美味。谢颜没有再准备其他东西,这样才能保证馒头尽量都发到吃不饱肚子的人手中。
城郊一带的地方,馒头发放的很快,老幼妇孺们排着队,拿到馒头后说了一箩筐老天保佑的话才离去;城中心则慢一些,领馒头的多是卖报小童或者路过的黄包车夫。
“伙计,可以给我一个馒头吗?”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
负责在芙蓉街附近发馒头的伙计抬起头,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文老先生?您这是?”
伙计在温家干了很多年,汉口城内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叫得上名来。文老先生称得上湖广地区第一名儒,桃李满门,声望颇高,是温家的座上宾,伙计自然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