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妈妈是小齐氏的乳母,也是她最信任的人之一,方才她命李妈妈去账房外账房支取阖府的月例银子,现在李妈妈应该是办完差事回来了。
话音方落,一个四五十岁的婆子快步走了进来,这婆子穿得很是体面,头上、耳朵上、腕子上更是带着明晃晃、金灿灿的赤金首饰。
不过她的脸色并不好,三两步走到近前,顾不得行礼,直接凑到小齐氏耳边,轻声嘀咕:“少夫人,外账房暂时没有现银,说是暂缓几日才能有银钱入账。”
小齐氏蹙了蹙眉头,不解的问道:“怎么可能?我记得锣鼓巷那边的铺子刚刚送来上个月的红利,几个铺子加起来,少说也有五六千两,怎么就没有现银了?”
陆家是第一批追随圣人搬迁到顺天的人家,时间有些匆忙,事前只草草的在顺天置办了一些铺面。
但这些铺面的位置极好,再加上陆家的招牌够响亮,所以几个月下来,生意很不错,每个月都能有几千两银子的进账。
那些红利银子不但能支付府里的开支银子,若是“经营”得当,每个月还能有不少盈余。
这也是小齐氏当家不过一两年,却能在帮衬娘家的同时,还能攒下不少私房的原因了。
可现在,李妈妈却告诉她外账房没钱。不但拿不到“盈余”,连主子、奴婢的月例都不能正常发放,这、这怎能不让小齐氏疑惑?!
李妈妈一脸的纠结,犹豫再三。才低声道:“是、是二爷提走了。”
“嘭!”
二爷,又是二爷,怎么哪里都有他?
小齐氏用力将账册扣在炕桌上,怒道:“他提走了?五六千两银子,他全都提走了?他、他凭什么?”
就是自家世子爷想要用银钱走门路,须得动用这么大一笔钱,也要跟老夫人或是国公爷回禀一声。
这陆离,无缘无故的却私自拿走这多钱,他这是想干什么?!
李妈妈这次倒没有犹豫,反而比小齐氏还要气愤的说道:“二爷说了。账房欠他的月例银子,这都欠了六年多,过去他吃住在方老先生家,一时用不上,也就没有追讨。可现在他回了家。应酬多了,开销也多,所以想把历年来未领的月例全都提走。就是那五六千两银子,二爷还嫌少呢,瞧他那架势,竟是想把外账房一次掏空似的。”
“月例?!”
小齐氏瞳孔微缩,嘴里忽有种苦涩的感觉。
她怎么把这茬给忘了。自六七年前,陆离拜到方老先生门下,陆离便暂时搬到了方家的书斋。
一应吃住也就都在方家(至少陆家和外人都是这么想的)。
几年下来,除了年节或是什么重大日子回家外,陆离竟似是长在了外头,而月例什么的。自然也就被人“忽视”掉了。
小齐氏真心不是什么大方的长嫂,绝不会巴巴的把银子给陆离送去。相反的,她悄悄的通知账房,将陆离的那笔银子截留下来,攒上几个月给齐家送去了。
这事是小齐氏办得不地道。毕竟陆离只是暂时在外头居住,并不是分家出去单过,陆家少爷该有的银钱物什还是应该给他的。
过去陆离不主动问,小齐氏也乐得装糊涂。
可现在陆离却跳出来追讨月例,小齐氏也只能……不对,等等。
小齐氏忽的发现了不对劲,忙道:“哎哎,错了错了,按照咱们家的规定,二爷每个月只有二十两银子的月例,就算六年累计起来,也不过一千四百余两。好,我再给他算上利钱,撑破天也就两千两银子。可账房的现银足足有五六千两,难不成孙账房老糊涂了,竟连这笔钱都算不清楚?”
小齐氏不好直接说陆离“想钱想疯了”,便说反话的点出这一事实。
李妈妈苦着一张脸,“少夫人有所不知,今天二爷去账房要银子的时候,孙账房也是这么说的。可、可二爷却说,府上少爷们的份例确实是每个月二十两,可国公爷曾说过,少爷们搬到外院、开始进学后,便有了自己的应酬,增了开销,所以国公爷曾吩咐外账房,倘或哪位少爷有什么额外的花用,可直接去账房支银子。”
陆延德还表示,只要每笔开支不超过两百两银子,就不必回他。
而府上的男主子们便钻了这句话的漏洞,不管有没有正经应酬,每个月都去账房领取一到两百两银子。
时间久了,竟成了陆家的惯例。除了苦逼的陆离,包括陆元在内的少爷们,每个月都会拿到二百二十两银子的“月例”。
小齐氏暗暗在心中算了算数目,顿时变了脸色,结巴道:“二、二爷想把这些年的‘月例’全都拿走?”
天呀,一个月220两,六年就是将近一万六千两啊。
可问题是,这些钱也都落尽了小齐氏的腰包里,早就不知被花用到哪里去了。
偏陆离的要求合情合理,就是闹到老夫人那儿去,老夫人再偏心小齐氏,也不能说陆离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