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陆离吐槽的当儿,谢向晚已经领着弟弟来到了门口,指着门边站在的一个*岁少年道,“阿安,这是胡大哥,还记得他吗?今日我能这么快寻到此处,多亏了胡大哥呢,你还不赶紧给胡大哥道谢?”
胡大哥?
谢向安眼中浮现一抹疑惑,歪着脑袋想了想,很快就想到了这个胡大哥是什么人。
点了点小脑袋,谢向安道:“当然记得,胡大哥与陈二哥一样,都是大哥的同窗挚友,头前儿过年的时候,陈二哥和胡大哥还来给老祖宗拜年了呢。”
也就是在延寿堂小家伙与胡启德见了一面,说了几句,印象不是很深,所以方才一时没有想起。
他松开紧握姐姐的手,双手抱在胸前,冲着胡启德深深一揖,软糯糯的说:“多谢胡大哥救命之恩。”
胡启德见着谢向安经过了如此大的意外后,竟不哭不闹,还能这般乖巧听话,心里不由得暗暗点头。
都说谢家是盐商,粗鄙没有涵养,但看看年少聪慧的谢向荣,再看看眼前这对姐弟,胡启德只想说,谢家哪里没有涵养、哪里粗鄙了?
能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那是运气好、祖坟冒了青烟。
可接连养出三个非凡的孩子,那绝逼不是运气,而是长辈用心,家里教得好呀。
教得好?
等等,胡启德依稀记得伯母(指知府夫人)曾经说过,谢向安是谢向晚一手启蒙的。
难道谢家真正厉害的竟是面前这个六岁女童?
胡启德脑海中再次浮现出三年前初次见到谢向晚的模样,那时的谢向晚只是个三岁大的奶娃儿。原该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却偏偏一副守礼、规矩的模样,眼神更是成熟的令人心惊。
当时他就觉得谢向晚不凡,他是个读书人。讲究的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什么‘观音童女’‘菩萨入梦教导’的市井流言根本就不信。
若说谢向晚早慧,天生有才,他反而更相信几分。
毕竟这年头不缺神童,三岁能文、五岁成诗的天才更是隔上一段时间便会涌现出那么一两个。
相对于那些奇才,谢向晚的表现反倒‘平凡’许多呢。
不过。胡启德认为自己亦是凡人,能寻个厉害点儿的凡人娘子,便是最大的福气了。
倒不是胡启德早熟,他今年十一岁了,在大周朝,男子十三四岁便可以成亲。
而他呢,父母早亡,祖父母不慈,偏心几个叔叔和堂兄弟,以‘帮忙’为名将父母留给他的产业全都霸占了去。最后还差点儿把他赶出家门。
虽然最终没有被赶出去,但在家里也受尽了磋磨。
若不是陈伯父接到父亲临终前写的一封请托信,亲自赶来相接,他早就活活累死、饿死了,更不用提上学读书了。
有了这样的经历,胡启德的心智远比同龄人更加坚韧、成熟。考虑问题的目光也很长远。
三年前看到谢向晚的表现时,他心中就隐隐有些意动——谢家豪富,谢向荣读书上进,谢向晚本身的能力又不弱,是个极好的婚配对象呢。
也不是胡启德多么惦记娶老婆,实在是母亲的过分柔弱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胡启德曾经不止一次的想,如果当年母亲能坚强一点,不要因为父亲的早逝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他有母亲的庇护,是不是可以不用受那么多苦?
只可惜世间没有‘如果’。他能做的便是娶个坚强、有能力的娘子,夫妻同心振兴家业。
而面前这小女童,年纪虽小,却能把幼弟教导得这般好,是个可以培养的对象。
且谢家与陈知府家关系也不错。胡启德若是娶个旁的商户女,陈知府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可对象若是谢向晚,或许就应允了呢。
当然,胡启德不否认,除了谢向晚的个人能力外,她身后能调动的巨额银钱,也着实让他心动不已。
也正是因为心里存了点儿想头,胡启德才会在确定谢向安出事后第一时间跑来帮忙。
说到这里,不得不赞一句胡启德人虽攻于算计,但脑子着实不笨。
他知道谢向安‘失踪’的始末后,当下便决定帮忙。不过他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法子去寻找谢向安的下落,而是换了角度,从拐子有可能落脚的地方开始查起。
幸而胡启德住在知府后衙,与衙门里的大小官吏都很熟,所以去查个卷宗、找点儿资料很是便宜。
更巧的是,前几个月陈知府受理了个案子,是一家两兄弟争夺祖产,审案过程中,哥哥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个整日偷鸡摸狗的闲人,那房子若给了你,你定会做些乌七八糟的烂事儿,没得辱没了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