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1908远东狂人无错字 > 第475部分(第2页)

第475部分(第2页)

赵北适时结束了煽动,后退几步,一名副官走上前去,手里拿着一份花名册,按照名单大声念着花名册上的名字,五人一组,每念一人,底下便跑上来一名毕业学员,在总统跟前立正敬礼,等着总统亲手将军衔挂在肩章上,然后再从总统手里接过一本烫金的毕业证书,之后,再次敬礼,退下。

这场授衔仪式进行了几个钟头,直到中午才结束,总统再次训话之后,这场毕业典礼才算是正式结束。

午饭就在南苑空军基地吃,赵北特意吩咐厨房为学员们做了一顿很特殊的午饭,主食是馒头,上头印着“铁血共和”,为的就是让学员们记住,这个共和是怎么创造的,以及是由谁创造的。

至于总统先生的午饭,也很简单,像平日里一样,四菜一汤,作陪的只有几名亲信,杨度、吴振汉、陈铁山、张激扬、李燮和、黎元洪,虽然菜式花样少了一点,但是能与总统共进午餐,在座所有人都非常荣幸。

尤其是吴振汉,更是百感交集。

自从被扔到武汉做陆军大学的挂名副校长,吴振汉就远离了政治中心,这次奉命赶到南苑,主持军校学员毕业典礼还是其次,更主要的任务是,接替蔡锷,担任陆军部总长之职。

从当年安庆起义、黄泥港起义时起,吴振汉就是赵北的得力手下,跟着总司令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协助赵北创建了共和军,可以说,吴振汉从一开始就是共和军的二号人物,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

但就是这样一个共和军的二号人物,自从联合阵线取代北洋集团掌握中枢权力之后,却突然变得“默默无闻”起来,政治上是赵北唱主角,军事上是那帮留洋军校生表演,至于吴振汉,似乎是被总司令晾了起来,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

在安徽做了一段时间的军事长官之后,吴振汉就被中枢一纸调令调到了陆海军联合参谋部,担任高级顾问,给蓝天蔚打下手,此举耐人寻味,许多人都在猜测总统到底打算干什么。

自古以来,上位者一旦掌握了中枢权力,最顾忌的就是那些曾与自己一同打天下的高级将领,这些人不仅掌握着军队,而且也对上位者知根知底,如果想坐稳江山,上位者必须想办法将那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劳苦功高的将领们架空,将他们手里的军权收回来,历代开国皇帝无不如此,或者如宋太祖一般杯酒释兵权,或者如明太祖那般对功臣宿将大开杀戒,简单干脆的解决问题,一了百了,以免后患。

也正因此,有人猜测,总统将吴振汉调任闲职,就是为了收权,而且从那平和的过程来看,人们认为总统是在采取和平手段,杯酒释兵权,用高官厚禄换取吴振汉手里的那一部分军权。

这个世界上小人很多,吴振汉手下就有小人,他们曾向吴振汉进谗言,诋毁总统,煽动吴振汉背叛总统,投靠国民同盟或者别的政治势力,但是吴振汉并没有这样做,他不仅置之一笑,而且还将那帮小人赶走,然后就在他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完成他的本职工作,直到被再次调离,去武汉做了陆军大学的副校长。

在去武汉之后,吴振汉也曾一度动摇,如果不是总统还与他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的话,他或许真的会心恢意冷、解甲归田了,但是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虽然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教官,但是在陆军大学副校长的位子上,吴振汉还是很好的履行了他的职责,不能授课,他就整顿纪律,不能编制教材,他就制造训练器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样一个人,有人说他傻,有人笑他痴,此中滋味,只有吴振汉自己体会。

中日开战之后,吴振汉原本信心满满,以为总统一定会让他上前线领军,与日寇作战,而且他也为此向总统去了书信,希望总统派他打先锋,就算不能做方面大员,也可以做个先锋官,但是总统的回信却给吴振汉头上浇了瓢凉水,总统已决定让吴禄贞做总指挥,至于吴振汉,继续留在武汉监督军校事务。

总统回信一到,吴振汉就病倒了,这是心病,无药可治,不过当前线捷报传来之后,吴振汉的心病就好了一半,然后,当总统邀请他带领陆军大学毕业学员北上南苑之后,他的另一半心病也终于好了。

当时,吴振汉还不清楚总统叫他过来主要是为了陆军总长继任人选的事情,这件事情还是在抵达南苑之后由蔡锷转告的,得知总统即将对自己委以重任,吴振汉终于明白,自己这些年的辛劳到底是没有白费,总统到底还是将他当成自己的心腹亲信。

第707章 心腹亲信(下)

此刻坐在总统身边吃午饭,吴振汉心里也是百感交集,既有兴奋,也有忧虑,兴奋的是他终于可以一展抱负,忧虑的是自己才能有限,未必能比蔡锷更合适。

由于心里挂着心思,这吃起饭来自然是有些心不在焉。

“百山,你在琢磨什么呢?可否相告啊?”

耳边响起总统声音,吴振汉回过神,向总统望去,见总统已停下筷子,正在看着他,另外那些作陪的军政官员也都好奇的向他这边望了过来。

“没,没什么。我只是在琢磨前线的战事。”

吴振汉急忙摇了摇头,赶紧拿筷子往自己碗里夹了一筷子菜,以掩饰脸上的古怪表情。

“百山,你平时不是不吃辣椒的么?怎么尽往自己碗里夹辣椒呢?那可是四川的朝天椒啊。”

赵北笑了笑,对于吴振汉的心不在焉很是好奇,揣测着他现在正在琢磨什么。

前两年让吴振汉远离政治中心,这是赵北刻意为之,目的却并不完全是别人所猜测的“杯酒释兵权”,其目的之一是为了保护吴振汉这个嫡系中的嫡系,当时赵北与北洋集团的较量仍在进行,为了避免将吴振汉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赵北只能将吴振汉调去安徽,一来是保护这个性格耿直的军人,二来也是帮助他稳定地方,后来形势稍稍稳定下来,赵北便急匆匆将吴振汉调去陆海军联合参谋部,准备在培养一段日子之后委以重任,但是他很快发现,以蓝天蔚、蒋方震那帮留洋派为骨干的职业军人对吴振汉这个“草莽军人”有些排斥,虽然这种排斥并不是非常激烈,但是考虑到内部的稳定,赵北果断的将吴振汉一脚踢到了陆军大学,将他与他的那帮“草莽部下”隔离起来,目的也很简单,就是避免两个军人团体的内讧。

赵北需要时间消化胜利果实,内部的军事力量也需要整合,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前,他必须极力避免内部的激烈冲突,在他看来,吴振汉作为共和军的元老,在不少共和军派系军官中很有威望,而赵北现在是总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与部下随时打成一片,不可能亲自去经常聆听部下的声音,如此一来,那些共和军派系军官肯定会团结到吴振汉身边去,而另一方面,蓝天蔚、蒋方震那帮留洋派军官在军队中几乎没有根基,但是他们的军事素质却远高于吴振汉那帮起义军出身的军官,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赵北可以放心的提拔蓝天蔚、蒋方震,但是却不能坐视共和军派系军官集团的坐大,那不利于他的统治。

这可以看作是赵北的未雨绸缪,但是却不能说他当时就对吴振汉起了疑心,当时的吴振汉,并不具有挑战赵北权威的能力,不仅他没有这个能力,任何人都不能有这个能力,赵北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人,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威,更是为了保护吴振汉这个忠诚可靠的部下,赵北果断的将吴振汉踢到了陆军大学,不仅使他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而且还避免了一场很可能激化的内部冲突。

将吴振汉踢到陆军大学之后,赵北一边加紧整顿共和军派系,在国防军里削山头,一边也时刻盯住了吴振汉那边,他在仔细的观察吴振汉,看看这个部下是否是那种胜骄败馁的人物,事实证明,吴振汉并不是那样的人,这是一个坚韧不拔、毅力顽强的军人,他并没有因为被排斥出权力中心而抱怨,也没有因为暂时的挫折而自暴自弃,而是坚守着心中的信念,坚守着他那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

赵北现在就需要这样的部下,其实早在去年,他就准备将吴振汉调回身边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位子,直到段祺瑞辞去陆军总长,赵北才决定将吴振汉调任陆军部,协助他整顿陆军,不过在这场对日战争打完之前,陆军总长还是应由蔡锷代理。

现在将吴振汉调回权力中心,时机拿捏的非常好,现在赵北已经将国防军里的那些大小山头削平,昔日的共和军派系军官集团已经无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