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参谋认为,日军是分兵两路,重装部队和辎重部队向南去了旅顺,而轻装步兵则向西进军,翻山越岭去了,日军很可能是打算越过那条分隔辽东半岛东西部分的大分水岭,向西直插盖平方向,去断西路纵队的后路去了。
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毕竟,穿越大分水岭的大道也颇有几条,但是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拥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力量,考虑到中国的东路纵队仍然威胁着辽东半岛东部地区的日军后勤线,那么西去的那支日军部队随时可能被掐断补给,这是一招险棋,除非日军孤注一掷,否则的话,按照常理,这个进军方案不会成为日军指挥官的首选方案。
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日军确实分成了两支部队,一路往南,另一路则隐藏了行踪,他们没有去西边的盖平方向,他们仍旧在辽东半岛的东部地区,至于具体在什么地方,那就需要仔细搜索了,而这也正是田苗的装甲侦察分队的主要任务。
田苗领着军官和参谋们,在大道上仔细的琢磨那些车辙印,以及马粪,继续讨论着日军可能的进军方向,或者潜伏地点。
就在他们忙碌的时候,突然从西边传来了枪声,开始的时候,只是零星枪响,但是仅仅只过了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枪声就响成一片,然后,山炮的轰鸣也传了过来。
装甲侦察分队没有装备山炮,这只能是日军的炮声。
听到炮响,田苗急忙向宿营地跑了过去,军官和参谋们也纷纷跟上,等赶回山脚,众人才发现上山挖掘掩体的步兵已经被人赶下了山,此刻,那山顶、高地上已经扬起了日军的旭日旗。
“狗日的,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么多鬼子兵?”
田苗急忙跳上一辆装甲汽车,指挥装甲兵用车上的那门47毫米短管坦克炮向山上开火射击,压制日军炮火,但是日军居高临下,再加上坦克炮仰角有限,根本无法有效压制日军火力,而此时,山中密林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身穿土黄军装的日本士兵,他们用步枪、山炮向山脚下的中国军队营地射击,一时之间枪声大作。
“撤!撤!”
田苗就站在装甲汽车的车侧踏板上,大声下达命令,指挥装甲侦察分队向东撤,越过那条大道的西侧排水沟,沿着道路向北撤退。
遭遇日军的地方是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地带,田苗原本想让步兵占领高地,但是不曾想却叫日军打了个埋伏,好在步兵发觉及时,发现日军从藏身的密林中冲出来之后,果断的与之接火,虽然到底是被日军赶下了山,不过却为装甲部队示了警,部队撤退及时,伤亡不大,仅仅只损失了几辆卡车。
第705章 铁军
装甲分队总兵力不过一千多人,而且装甲汽车机动不便,火力也不足,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前导侦察,试探日军主力,田苗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日军硬拼,指挥部队沿着那条南北走向的大道向北撤退,同时通过通讯车的无线电台向东路纵队司令部报告遭遇日军袭击的消息。
很快,司令部那边回电,这是一个命令。
这个命令很干脆,田苗必须率领装甲侦察分队立刻往北撤退,跟主力会合,原因很简单,因为就在田苗的装甲侦察分队遭遇日军攻击的同一时间,东路纵队的侧翼部队也遭遇了一支日军,而且也是由西部丘陵地区冲过来的,袭击的也是沿着道路向南进军的装甲分队。
种种迹象表明,日军那消失的三万部队并没有越过大分水岭,他们就藏在大分水岭的深山密林之中,等着东路纵队南下,然后予以邀击。
前导分队的行动已经使日军暴露了,确实可以撤退了。
田苗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北撤,考虑到油料已是不多,他只能再拍电报去司令部,请求后勤支援,同时集合部队,迅速制订了相应作战方案,将步兵和骑兵与装甲汽车混编,试图通过这条大道撤回北方。
这场撤退作战进行得非常艰难,那条大道距离丘陵边缘很近,日军占据高地,以山炮轰击道路,封锁中国装甲部队的归路,并且派遣步兵实施正面冲击,田苗不得不将步兵和骑兵安排在装甲作战部队的右翼,依靠装甲汽车那单薄的装甲保护步兵向北突击。
“啪!啪!”
“哒哒哒……哒哒哒……”
“轰!轰!”
“哒哒哒……哒哒哒……”
“轰!轰!”
枪声与炮声交织在一起,弹头、弹片撕裂空气,发出刺耳的啸叫,道路两边硝烟弥漫,尘土飞扬,虽然山炮的弹片无法击穿装甲汽车,但是对于步兵却是严重威胁,依靠装甲汽车的火力,很难压制住日军的炮火。
田苗站在一辆装甲汽车的右侧踏板上,右手提着一支手枪,左手抓住车门,扯着嗓子声嘶力竭的指挥着作战。
“瞄准山炮!瞄准山炮!……那挺机枪!那挺机枪,给我干掉!”
由于通讯手段的限制,田苗现在唯一可以直接指挥的只有这辆装备着47毫米短管坦克炮的装甲汽车,至于其它的装甲汽车,只能各自为战,由于路边就是排水沟,装甲汽车不能像坦克那样横冲直撞,再加上装甲太薄,根本就无法向日军阵地发起冲击,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相对较快的速度,希望能够尽快冲出日军的火力圈,抢在日军遮断部队截断道路之前突围到北方去。
至于那些原本装载步兵的卡车,就没有装甲汽车那么顽强了,很快,几辆走在后头的卡车被山炮命中,燃起熊熊烈火,黑烟直冲上天,司机们不得不放弃了卡车,操起步枪或者冲锋枪,加入到步兵行列,沿着排水沟向北方前进。
“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