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尚濂询问参谋,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如果说以前百姓还不肯丢下家业的话,那么在列车炮开炮之后,百姓终于愿意撤退了,毕竟,那炮声简直比炸雷还响,就算是毫无军事常识的人也能明白,这博罗堡镇即将成为战场了,君子不立危墙下,当年的那场日俄战争就是历史经验。
“咱们也撤!好汉不吃眼前亏!”
沈尚濂果断的下达了撤退命令,虽然装甲列车不怕步兵,但是如果被这一千多名日军步兵给围上了,那也不是一件痛快的事,毕竟,铁道炮兵们的主要任务不是与敌方步兵纠缠,而且现在己方步兵主力尚未赶过来,还是趁敌人未冲到眼前尽快撤退吧。
“呜呜”
几声长长的汽笛,列车炮先行离开,蒸汽机强大的动力推着列车迅速向北倒退,沈尚濂指挥装甲列车负责殿后,站在火车头的驾驶室里,沈尚濂朝南方望了一眼,然后恨恨啐了一口。
“老子还会回来的!到时候别怪老子不客气!”
这一撤退,就撤退到了二十公里之外,就在这里,沈尚濂碰见了主力部队和工兵部队,而且,前敌总指挥吴禄贞也带着前敌指挥部乘坐火车赶到了。
问明前方情况,吴禄贞并没有立即下达攻击命令,而是决定就地休整,等待后续部队赶到。
虽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这四个军是同时接到南进命令的,但是考虑到辽东半岛北部地区的地形,为了防止出现拥挤,吴禄贞将第五军和第二军排在最前头,第三军和第四军则暂时摆在辽阳至营口之间,充当预备队,现在跟着吴禄贞赶到这里的是第五军,吴禄贞决定等第二军赶到之后再向前推进。
那支前出至博罗堡镇的日军部队并没有继续向北方推进,而是在博罗堡镇里停了下来,根据前往侦察的中国骑兵侦察部队报告,日军部队似乎有在博罗堡镇设立前哨阵地的企图。
而此时,第二军仍未赶到,吴禄贞终于决定派出一支步兵部队,协助铁道炮兵进攻博罗堡镇,将那里作为中国进攻部队的前哨阵地。
下午五点整,攻击发起,在铁道炮兵的掩护下,两个步兵团对博罗堡镇实施了正面攻击,虽然日军的抵抗非常顽强,但是仅仅抵抗了一个小时,日本士兵的战斗意志就在喷火器和列车炮的威力下崩溃了,大部日军就歼,小部日军往盖平方向逃去,博罗堡镇在陷落数小时后就宣告光复。
剩下的事情就看工兵的了,在重型机械和设备的保障下,工兵们发挥了极高的工作效率,在天黑之前就修复了那座被日军炸毁的铁路桥,而此时,第二军终于赶到战场,也就是在这支部队里,沈尚濂见到了列车炮兵部队的前任长官邹润猷。
现在的邹润猷是装甲部队最高指挥官,先期跟着他一起赶到博罗堡镇的是一个装甲团,装备有坦克和装甲汽车,并有野战炮兵伴随。
沈尚濂非常羡慕邹润猷,在他看来,坦克和装甲汽车的机动性远胜装甲列车,这才是装甲兵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才是陆军真正的“铁拳部队”。
当然,羡慕归羡慕,装甲部队到底能够在这场战役中发挥多大的作用,这还需要实战的检验,毕竟,辽东半岛北部地区的地形并不适合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
第652章 拉拢(上)
钟楼里的钟响了起来,现在已经是下午了。
北京,东交民巷。
像往常一样,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先生在六国饭店用过了午餐,然后乘上那辆打着外交徽记的马车匆匆返回了英国公使馆。
与往常不同的是,朱尔典回到公使馆后,并没有回到卧室午休,而是吩咐秘书为他拿来了一套崭新的礼服。
在秘书的帮助下,朱尔典将这套崭新的礼服换上,然后看了眼时间,已是下午一点钟了。
“日本公使馆那边的消息确认了么?时间没有更改么?”朱尔典询问秘书。
“是的,先生。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先生将按照原定计划,于今天下午两点钟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天津,并由天津大沽港启程,返回日本。”秘书点了点头。
“请立即召集使馆所有英国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做好准备,下午一点半钟,我们就从使馆出发,前往火车站,为日本公使先生送行。告诉所有人,这不仅是出于礼貌,更是出于英国与日本之间的盟友关系,在这种时候,我们英国人必须用行动告诉所有关注远东局势的人,作为《英日同盟》条约的承诺,英国将在任何时候支持日本的立场。”
朱尔典吩咐秘书将公使馆里的英国工作人员召集起来,而趁着这个工夫,朱尔典手写了一封电报底稿,并派人拿去了电报室,命令电报员立即将这封电报拍回英国。
下午一点半钟,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率领公使馆全体英国工作人员分乘数辆马车,前往北京大前门火车站,打算为回国的日本驻华公使送行。
作为交战国,中国与日本实际上已经断绝了外交关系,两国互相驱逐了对方的外交官员,昨天下午,中国驻日公使已经率领中方外交使团离开了日本,现在正在乘船返国途中,而日本驻华公使也将在今天下午离开中国,返回日本国内,虽然在这种时候为日本公使送行确实有些挑衅的味道,但是英国公使却知道,他的这个做法是很有必要的,随着欧洲局势的越来越紧张,英国确实有必要进一步稳固英日同盟。
下午一点四十五分,朱尔典赶到了火车站,并见到了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
“公使先生,很遗憾,英国与法国的调停建议未被中国外务部接受。但是请公使先生相信,只要东交民巷还存在,那么各国的和平努力就绝不会放弃,现在,英国和日本仍然坚定的站在一起,只要《英日同盟》依旧有效,无论日本遭到怎样的挫折,大英帝国都将支持日本帝国的立场。”
朱尔典一番客套,这话里的意思也说得非常明白,无论对于英国来说,还是对于日本来讲,现在的英日同盟已不再仅仅只是一份国际条约,这更是一份责任与义务,关系到两国利益的责任与义务。
“多谢公使先生来送我。虽然英国与日本相隔遥远,但是两国的利益是一致的,尤其在远东利益上,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只要英国与日本保持密切的友谊,那么两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就能得到保证。虽然开战之初,中国军队依靠突然袭击取得了暂时的小小胜利,但是请公使先生相信,只要大日本帝国动员起来,中国的战败就是必然的了,一旦击败中国,大日本帝国希望能够在随后的谈判中取得大英帝国的全力支持。”
小幡酉吉也是一副官腔,而且看上去对这场战争信心十足。
但是朱尔典却对小幡酉吉战胜中国的信心持谨慎立场,在他看来,中国军队在开战之初就表现出非常令人惊讶的进取精神与旺盛斗志,这样一支军队是很可怕的,就像当年日俄战争前夕的日本军队一样,现在的中国军队中有一股傲气,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战胜任何对手,而相比日本军队,中国军队对于新战术的研究更让人惊骇,一支既拥有战斗勇气又拥有先进战术思想的军队是很难战胜的,现在的中国军队,与当年的俄国军队很不相同,日本军队能否战而胜之,朱尔典确实没有多少信心,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国力的较量,以日本现在的经济状况,显然无法支撑长期战争。
但是没有信心不代表已可以放弃日本,毕竟,虽然日本海军遭到了重大损失,但是主力仍在,日本联合舰队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仍可称霸远东海洋,所以,英国必须继续拉拢日本。
“公使先生,我听说德国驻日大使先生昨天下午曾与日本外相先生进行了一次会谈,显然,德国政府还在做着离间英日关系的迷梦。”
朱尔典言归正传,提醒日本公使目前远东局势的微妙。英国政府看中了日本的海军力量,德国政府也同样看中了日本的海军力量,两国始终在远东地区进行着外交较力,只是英国捷足先登,德国政府恐怕是白费力气。
“请公使先生放心,我国国民一向视英国为最重要之国际力量,德国远不如英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