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1908远东狂人无错字 > 第362部分(第2页)

第362部分(第2页)

段祺瑞也是精明,立刻听出了总统的弦外之音。

当然,赵北没糊涂到去跟段祺瑞纠缠这个话题,而是刻意无视了这个问题,直接切入正题。

“徐宝山是江湖人物,悍匪出身,此人虽在江湖,但是‘义气’两个字对他而言却是一钱不值的,当年徐宝山与任春山结拜异姓兄弟,共同创立了兼具青帮、洪门利益的江湖组织‘春宝山’,那时候他确实是义气当头的,可是一旦两人利益发生冲突,那么,这‘义气’两个字就被扔到一边去了,任春山后来下落不明,恐怕不是他看破红尘出走,而是被徐宝山除掉了,至于徐宝山接受清廷招安之后对昔日的盐帮同门下手,这就更看不到‘义气’两个字了。

所谓‘物以类聚’,‘上梁不正下梁歪’,徐宝山自己都不讲义气,那么,也就别怪底下人有样学样,他的那个‘春宝山’早就蜕变了,过去还勉强可算江湖上的‘清水人家’,可是现在,‘春宝山’里都是一帮无赖、地痞,乌烟瘴气,即使在江湖人士看来,他们也是‘浑水青皮’了,这人心早就散了,所谓‘义气’也早就完蛋了。

对于‘春宝山’这种纯粹依靠首领个人威望和权势维系的利益团体,一旦首领死去,那么,这个团体就失去了灵魂,也失去了凝聚力,所以,段总长尽管放心,徐宝山虽被中枢果断处置,可是他的军队绝对没有胆量与中枢对抗,即使有那么个别狗急跳墙的亡命之徒,也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中枢大军一到,便如秋风扫落叶,转眼便是一个树倒猢狲散的下场。”

总统一番大道理讲来,不由旁人不服气,惟独段祺瑞仍是心有不甘。

“徐宝山虽死,可是他却有个兄弟,叫徐宝珍,也是‘春宝山’里的头面人物,如果江苏省军将领推举徐宝珍为继任江苏督军,中枢又有什么对策?”

赵北淡淡一笑,将一封电报递了过去,说道:“段总长,这是刚刚收到的电报,拍报人正是新任江苏督军杨瑞文,在这电报里,杨督军向中枢报告了一件事,就在今天凌晨,徐宝山的部下拥戴其兄弟徐宝珍为江苏督军,但是在从酒楼赶回督军府的路上,徐宝珍被炸弹袭击,当场毙命,一同被炸的还有一帮江苏省军的高级军官,所以啊,你的担心并不存在,徐宝珍死后,海军第一舰队司令程璧光向中枢建议任命杨瑞文接任江苏督军一职,中枢并已批准,现在,‘飞鸿’号巡洋舰就是杨督军的督军府。”

段祺瑞有些吃惊,他确实没料到江苏的形势竟是一日数变,接过电报的时候,他下意识的看了眼坐在对面的田劲夫,揣测着徐宝珍挨得那颗炸弹是否与军情局有关,作为陆军总长,段祺瑞多少是了解军情局某些内幕的,他知道,军情局下设有一个爆破科,专门培训合格的爆破专家。

看完了电报,段祺瑞终于服气了,在他看来,如果这个“内政部一号专案”真的是一个由中枢策划的阴谋的话,那么,中枢的目的确实已经达到了,一箭双雕,既削弱了江苏地方实力派,也警告了一下蠢蠢欲动的国民同盟。

不过目前而言,江苏那边的形势反而不如这里的形势紧张,至少段祺瑞是这么认为的,只要国会大厦前的那场闹剧不结束,中枢就下不了这个台阶。

“那帮示威的国会议员如何处置?”段祺瑞问道。

“如何处置?处置什么?他们不过是想让国会召开会议,讨论一下目前的形势而已,既然他们想开会,那就开会,不过这是黎议长的事情,与我无关,与中枢政府无关,不然的话,那就有中枢政府干涉立法机构工作的嫌疑了。刚才我已派人去通知国会方面,请黎议长斡旋此事,尽量满足那帮国民同盟议员的要求,召集紧急全体会议,商议目前的局势,以及‘一号专案’善后问题,争取早日平息事态,恢复议员名誉,结束动荡局面。”

赵北一本正经的拿出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将皮球踢给了国会和黎元洪。

“既然总统已知会国会方面,那么何必将我们叫过来?”

段祺瑞有些奇怪,他以为总统召见是为了武力镇压的事情,但是现在看来,总统显然不打算唱白脸。

“叫你们过来,自然是有正事商量。现在,我已命副官布置会场,咱们马上召开一场军事会议,商量政府军增兵江苏的事情,自从孟恩远的队伍拉到徐州之后,苏南地区就成了徐宝山的禁脔,那是个独立王国,中枢绝对不会坐视不理!考虑到目前的局势,中枢决定召集相关各部,统筹安排,以策万全。”

总统的话让在场众人精神都是一振,这表明,中枢已经下定决心直接控制江苏,结束那里的半独立状态,统一政令。

如果进军顺利,那么,这将是中枢政府削藩行动的决定性胜利。

第536章 局中人

江苏是中国东南各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自从“四年工业发展计划”实施以来,这里的轻工业发展速度之快,足以傲视东南,而且,凭借着经济上的先发优势,这里比华中工业区的发展前景更好,如果不是因为重工业建设一直遭到中枢政府刻意压制的话,这里的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将远超华中地区。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江苏地方势力一直与中枢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政府的态度,长江流域被英国政府视为英国势力范围,而且由于控制着长江口,又与远东金融中心上海相距咫尺,因此,英国政府确实不愿意看到中国中枢政府直接控制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江苏地方实力派人物徐宝山突然死去,使这里的地方势力遭到沉重打击,由于失去了一位拥有威望和能力的灵魂人物,江苏的徐氏势力基本上失去了与中枢对抗的信心和勇气,他们只能选择向中枢输诚,以换取中枢的承诺,保留他们的现有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剧烈变化,随着巴尔干战争的爆发,欧洲各主要强国纷纷将注意力转回欧洲,密切的关注着巴尔干局势的发展,而且,为了以防万一,所有的欧洲军事强国都加强了军备建设,扩充军队,更新武器,以迎接似乎随时都可能爆发的全面武装冲突,对于英国政府而言,没有什么利益比得上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失去了远东,英国伤的只是皮毛,可是如果失去了欧洲,英国伤的可就是内脏了,所以,英国政府对于中国中枢政府直接控制江苏的行动并未采取强硬立场,只是通过驻华公使照会中国方面,务必保证英国商人在当地的现有利益。

在这种国际与国内的大好形势下,中国中枢政府派遣的两个步兵师很顺利的就开进了苏南地区,并直接接管了南京防务,随后,迅速对原江苏省军进行了整编与缩编,最终将其收编。

在随后的清算中,江苏土皇帝“春宝山”势力土崩瓦解,而徐宝山的全部财产也都被没收充公,徐氏一族也在清算中彻底倒了下去,就此一蹶不振,家族成员星散四方,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最终被历史遗忘。

中枢政府收拾江苏地方实力派的雷霆手段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徐宝山背着“刺杀案主谋”的罪名死了,这足以证明中枢政府在削藩的行动中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对抗中枢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服从中枢,向中枢靠拢才是明智的选择。

在这种雷霆手段的威慑下,原本就战战兢兢的地方实力派立刻做出了反应,云南督军孙武、广东督军刘永福、江西督军阎锡山在政府军进驻南京之后的数日内先后拍发通电,宣布辞去督军职务,改任护军使,从此彻底与财权绝缘,麾下部队所需军费完全依靠中枢调拨。

在赵北的策划与领导下,民国中枢的削藩行动已取得关键性的胜利,剩下的就是将地方部队完全纳入中枢领导之下了。

当然,军事整顿与行动只是中枢整个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政治上的谋略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时代,注定是一个政治斗争手段精彩纷呈的时代。

1912年,7月28日,农历六月十五,已是夏末,眼看着就快到秋天了。

现在的天气还是很热,尤其对于那些正在太阳底下奔波忙碌的人而言,这高温天气确实让人很是烦闷。

对于杨度而言,现在的他确实非常烦闷,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正坐在一辆人力车上,虽然有车篷遮阳,可是从地面反射的阳光还是太强烈,让他头昏脑涨,另一方面,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