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1908远东狂人无错字 > 第59部分(第2页)

第59部分(第2页)

“杨某昨日到的汉口,在街上看见许多百姓举着共和的标语在游街,喊口号,杨某斗胆拉住几人,问他们‘何谓共和?’,你道他们如何回答?”

杨度转过身,扫了眼暖阁里的所有人,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那些百姓回答,‘共和便是白面馒头!’这岂非让人发噱?”

听了杨度的话,在场每一个人都忍俊不禁,就连站在门外的田劲夫也忍不住把头探到门里,又望了杨度几眼,暗中冲他挑了挑大拇指。其实,对于赵北贩卖“共和馒头”的事众人多不以为然,认为用辫子换馒头,未免有些划不来,况且把“共和”与馒头联系到一块去,确实有些让人发噱。

赵北也是淡淡一笑,随即收敛笑容,正色道:“皙子先生,此言谬矣!别看馒头毫不起眼,但如今的百姓眼里,共和就代表馒头,他们明白,帝制时代他们没有白面馒头吃,共和时代就有了馒头吃,以后若是哪个再谈帝制的好处,只怕也得先拿馒头出来叫大家吃饱了再说了。这馒头虽然只有几个,但吃在嘴里滋味美妙,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吃过白面馒头的穷苦人来说,这一顿馒头可以让他们回味许多年,也能让他们惦念许多年,对于他们来说,馒头就是共和,共和就是馒头。什么是‘信念’?这就是。”

众人愕然,原以为这“共和馒头”是用来引诱百姓剪辫子的花招而已,但却没想到赵北的用意竟是如此深远。

仔细一琢磨,这一手确实高明,百姓不懂共和,但却懂得馒头比野菜好的道理,如此简单直白的将“共和”理念渗进人心,确实比空谈要好得多,只是这手法确实粗鄙了些,而且这番说辞有些强词夺理的味道。

“如此,杨某便叫人也来卖馒头,上面也用红糖蜂蜜写上‘君主立宪’字样,岂不是也可以将君宪理念深入人心了?”杨度不紧不慢的说道。

赵北抬头看了一眼,摇头说道:“难啊,现在武汉附近的辫子都快剪光了,你的馒头怕是卖不出去,若是让百姓用钱来买,似乎又证明了帝制不如共和。”

“扑哧”,站在一旁伺候的那两个黎元洪的马弁忍不住笑了起来,众人这才真正见识了这位赵总司令顾左右而言它的本事。

不过,若是“君宪馒头”是免费派送,百姓又该如何理解呢?

杨度为之语塞,他显然没有想到免费派送馒头的主意,只是将话题转开,说道:“总司令,你在‘震电’里说,如果不能共和,你就要领兵北伐,用大炮炸出一个共和国体。但不知你算过没有,以你目前实力,何时才能打到京城?供养共和军需要多少粮饷?若是项城坚持君主立宪,不肯退让,到时南北干戈不休,百姓困顿,洋商止步,商贸断绝,捐税收不上来,洋人不给你借款,你的共和军又能支撑多久?打仗就是打钱,没有银子,什么仗都打不起来。”

赵北摸了摸下巴,这笔帐他算过。

共和军的维持确实需要大笔金钱,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如果是甲种师的话,每年所需军费在一百万银圆至一百五十万银圆之间,这还是和平时期,若是战争时期,这个军费还得翻番。打仗就是打钱,这个道理他当然懂的,不过,至于杨度的担心也确实是杞人忧天,因为,赵北现在根本就没打算真的北伐,他的那则“震电”只不过是敲山震虎、虚晃一枪而已,目的很简单,一是为了鼓励南方革命党人继续揭竿而起,并迫使他们也附和共和倡议,二是为了吓唬一下清廷和袁世凯,同时也使自己的威望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试探一下列强的底线也是他的目的。

现在的共和军确实很困难,不仅军费捉襟见肘,而且部队没有完成整编,人员良莠不齐,战斗力无法保证,况且湖北刚刚光复没多久,各地仍有顽固势力的零星反抗,至于鄂西那边,杨王鹏一走,当地本已收敛的会党武装又开始上蹿下跳,打着共和军的旗帜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对于这些武装也必须尽快消化完毕,整编的整编,消灭的消灭,这就需要动用共和军正规部队和革命卫队的力量,如此一来,军力更形分散,无法形成拳头对北方顽固势力实施致命一击,再加上四川的赵尔巽声称要大举东征,剿灭共和军,这也让人有些担心,虽然川军的战斗力不强,但也不可不防,要是湖北这块根据地不稳,北伐就是空中楼台,偏偏这个时候洋人也来凑热闹,声称要武力干涉革命,还截留了关税,对此,赵北也不能不有所顾虑。

当然,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武器弹药的极度匮乏,按照赵北的整编计划,共和军将组建五个步兵师,其中至少应该编练两个甲种师,配备最先进的轻重武器,每个师官兵合计一万二千余人,共需步枪六万余杆,可是现在,东拼西凑也只弄到七万余杆后装枪,其中不少还是使用黑火药的单发枪,战争中步枪的损耗是相当大的,六万人的部队,再怎么说也得准备至少十万杆步枪,至于机关枪、管退炮,更是奢侈品,只装备最精锐的甲种师。

在汉阳兵工厂全面复工并取得足够的原料之前,大举北伐确实是不现实的。

有鉴于此,赵北才虚张声势,故意做出大举北伐的姿态,又利用杨王鹏部北伐军开进豫南的机会发出了“震电”,对顽固势力进行震慑。

这是一种心理战,就看哪一方坚持到最后了。

第103章 为民请命(下)

至于袁世凯,从历史来看,他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君宪人物,这个人出身于旧官僚家庭,崛起于军界,对于世界大势知之甚少,虽然编练了新式的北洋军,但那并不代表他是新派人物,从头至尾,他都是一个旧式官僚,纵然主持了“新政”和“预备立宪”,但这也丝毫不能改变他骨子那种在官场中长期浸淫出的旧时代气息,他要的立宪是限制满清皇帝的权利,而不是他袁某人的权利。

此人能够在清末政坛崛起,不是因为他多么的有才能,恰恰是因为朝中无人,挫子里拔将军,清廷也只好将就着用用了,再加上他为人精明,见风使舵,又很会钻营,这才得以爬上高位,趁着辛亥革命的动荡局面成为窃国大盗。

在赵北看来,袁世凯做官是个人才,但做新时代的国家元首就不行了,因为他看不清大势,看不清大势就会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迷惑,难以承担开国重担,开国元首必须具备能看清这种历史大势的眼光,但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少之又少,因为这种素质的养成不仅要求这个人放眼四海、博览群书,拥有广阔的胸怀,更要有天分。

但穿越者就不一样了,历史大势就写在史书上,想看不清都难,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极大的弥补天分的不足。

在历史上的辛亥革命中,袁世凯趁势而起,放着终身总统不做,却演出了一幕总统变皇帝的滑稽戏,最后以失败告终,此事对中国所造成的伤害非常深远,袁氏一死,北洋集团分裂,这些不同的军事集团各自寻求列强作为后盾,而列强也积极扶持代理人,从此中华大地军阀混战,纷纷扰扰了十多年,失去了最宝贵的发展机遇,可以说,袁世凯作为一个目光短浅的旧式官僚,应该为这一切负总责,他原本有机会做一个拿破仑式的强人,但他没有抓住这个青史留名的机会,而是将自己置于千夫所指的地位,这既是他袁世凯的悲剧,也是近代中国的悲剧。

现在,既然赵北已经穿越到这个时代,那么,他绝不会允许这个悲剧重演。所以,无论如何,也要阻止袁世凯掌握大权,至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掌握全国权力!

如果说这个时代的中国需要一个短暂的军阀时代的话,那么,这个时代只能也必须由赵北来开创,并由他掌握主动权。

但由于现在的历史轨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局面与辛亥革命时已很不一样,赵北一时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犹豫着不知该从何处着手,怎样才能在限制袁世凯权势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力量?直到前几天,他慢慢理顺了思路,于是,一个初步的构想出现在他脑海中,只不过,这个计划太过冒险,是否实施,他尚未决定。

见赵北沉默不语,众人也都不敢插嘴,杨度耐心的等了片刻,只好由自己打破这种沉默,说道:“总司令,想必杨某的话让你有所触动。共和虽好,然不合国情,立宪虽不尽如人意,然可避免天下大乱,这天底下的缙绅士民,有几个愿把身家性命投到共和上的?如今朝廷既然答应速定君宪,已是顺应天下民心,又何苦要抱着一个‘共和’不放?你们革命党人主张‘种族革命’,可也得看看时候,难道旗人就不是中国人么?‘驱逐鞑虏’的口号固然可以挑起民众的狂热,可这个口号却给了日本人、俄国人机会!现在那些‘关外八旗’叫得凶猛,蒙古草原上的王公也在上蹿下跳,这背后难道没有列强的影子?现在立宪就在眼前,只要国体一定,列强自然没有了挑唆、插手的借口,所以,这‘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