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水喝,平时注意着些别受寒别着凉,变天了别出?去吹风,等?他?伤好点儿,叫他?多活动,你要?是怕他?不爱喝,一会儿到果子铺看看有没有梨子干儿,每日给他?炖点儿也行,若他?还不爱吃,你就?给他?炖萝卜!”
等?姜竹走?了,大夫才腹诽,也不知?是哪家不要?脸的公子哥,还赖上人家小孩了。
姜竹直奔果子铺。
他?们这儿产梨,山上还有野梨,不过他?不怎么爱吃,也没晒过,早知?道他?就?多存点儿梨了。
果子铺卖的梨干还挺贵,不大一包就?要?三十文。
姜竹先买了一包,回去试试管不管用,若是管用叫家业到村子里问问看看谁家晒了梨干,从村子里买能便?宜不少?,也能拿东西?换。
等?明天他?就?去找找那棵野梨树,先把梨树修剪修剪。
路过糖铺他?又?进去买了一包糖,还在街上买了一包红糖芝麻烧饼,回去好叫家业他?们也尝尝。
家俊和家蕙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他?大嫂平时日子过得仔细,除了家里的豆腐可?以随便?吃,平常轻易不给孩子买零嘴,家业也就?指望跟着爷爷出?去送豆腐时候或者来他?这儿时能捞点儿零嘴吃。
出?了镇一路小跑到山脚下,姜竹没进村子,绕去小道往山上走?。
“竹子去镇上啦?”
远远的,姜竹看到了在家门口领着小孙子晒野菜的冯奶奶。
她是从远地方嫁过来的,嫁的也是村里的小姓,夫家不姓姜也不姓江,但她从前是稳婆,附近村子不少?人都是她接生的,如今只有她带着一个小孙子活,也没人欺负她。
她也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一直主动会和姜竹说话的人,姜竹小时候她还给过他?果子吃。
看见是她,姜竹没继续走?,叫了声?“冯奶奶”,走?过来放下竹筐进院提着水桶到河边去打了两桶水倒进水缸,又?从竹筐里翻出?一块儿烧饼塞卫元嘴里。
“哎,他?不吃……”
见饼已经被咬了,她也不好说什么了,“我编了双草鞋……”
“不用,家里还有呢。”姜竹揉揉卫元的脑袋,又?往他?手里塞了把糖,“奶奶我走?了。”
冯奶奶:“别走?别走?,我晒了点儿鱼干呢,你拿点儿吧!”
姜竹已经大步走?远了。
有人撵似的。
冯奶奶捧着鱼干跑了一会儿也没追上,她叹口气返回来,问举着烧饼笑的小孙子:“哥哥给你你就?吃呀?”
卫元笑笑,把饼往他?奶奶嘴边递,“奶奶吃。”
冯奶奶笑着摇摇头,抬头往山道上望,摸了摸小孙子的头,叹了句:“唉,可?怜见儿娃娃。”
姜竹快步到山上,兴许是昨天的事起了作用,一路上竟然没看见上山捡菌子挖笋的。
到了家门口,倒是见姜家业他?们六个还没走?,正一人一堆在剥笋,笋壳扔了一地。
“小叔!”姜家业眼尖,先看到了姜竹,当即就?不剥笋了,跳起来朝姜竹跑过来,“小叔你买什么了?”
姜竹放下竹筐,先掏出?烧饼,路上他?走?得快,到家烧饼还是温热的。
他?们这儿大店包点心用油纸,街边小店包吃食则用荷叶、竹叶、芦苇叶或其他大草叶,这家烧饼铺用的是竹叶,包得不紧实,到姜竹拿出来表皮还脆着。
姜家业一瞧,欢呼一声?:“烧饼!”
红糖不大,两文钱一个,拿粮食换不优惠,甚至还要?再贵一点儿,但给钱十五文能买八个。姜竹买了八个,路上给卫元一个,还剩下七个,姜竹给他?两个叫他?们六个分。
姜家业也不嫌小,从前他?爷爷给他?买一个,拿回家都是他?们兄弟姐妹四个人分,现在六个人分两个,每人已经能分挺“大”一块儿了。
他?哒哒哒冲去厨房拿刀比划着均分,叫沈青越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旧社会中秋分月饼情境。
别说,姜家业分得还挺均匀。
几个小孩儿一人一块儿,高兴得牙都露出?来了。
身为病号大人,他?能独享一个,不过小孩儿们每人比他?多块儿糖。
沈青越右腿支在一个矮板凳上,大腿上放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四根笋,笋不多,衣服上掉的笋皮却不少?,他?随手往下掸掸,拿了烧饼不忘帮姜竹立人设。
“小姜师父对你们好吧?大老远去趟镇上还惦记着给你们买糖买烧饼吃。”
几个小孩齐齐点头,最黑的姜松点头点得格外?深。
他?们几个他?家条件最差,一年到头家里就?只有他?爷爷奶奶过寿和过年的时候才会买糖,他?一年也就?能吃上三回糖,瞧见别人吃糖,馋得要?流口水了也不敢要?,他?娘看见了会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