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n蛋,你有没有把我当朋友?”林一铭很生气,他挥舞着手臂,大声质问,“难道我在你眼里就不值一提吗?你是嫌我只是一个穷学生不可能帮的到你?”
“哪有哪有,我从来没这么想过。”看着暴跳如雷的林一铭,戈文赶紧安抚他,“其实我今天中午本来打算告诉你的,不过不是听你说了复旦的大多数学生都赞成我的观点吗?正是听了你的话,我才没有了负担……”
林一铭仍然有些愤愤然,不过在戈文的好言好语中,还是坐在了沙上。
这时,戈文才擦了一下额头上因苦口婆心解释而急出的几滴汗来,然后他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林萨,当初不告诉林一铭的是你,现在告诉林一铭的还是你,怎么好人都让你做了。
林萨这时才微微笑道:“一铭啊,戈文其实也是好心,要不是你今天一直bī问,就是我也不想告诉你这事情哩。”
“哼。”林一铭碎碎念到,“你们不就是把我当做xiao孩子吗,不要以为我不知道。”
“林叔,现在关于社论的非议非常大,你不在《羊城晚报》盯着,跑上海来做什么?”这番xiaocha曲过后,戈文还是忍不住向林萨问道。
没等林萨回答,戈文就又心事重重的说道:“今天《光明日报》登了两篇不认可我那篇社论观点的评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家报纸出面支持我们呢。而且我还从《收获》编辑部听说,北京那边有大领导反对社论的观点……”
“呵呵,正是因为关于《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舆论方向都不利于《羊城晚报》所以我才来上海啊。”林萨笑眯眯的说道。
见戈文不理解,林萨问道:“想必你从林一铭的口中知道复旦大学的学生们的态度了吧?”
戈文点了点头,然后拍了一下仍然郁闷的不说话的林一铭的肩膀,说道:“中午一铭告诉我说大多数学生都比较赞成《羊城晚报》的观点。”
“那你们《收获》编辑部呢?”林萨追问道。
“《收获》编辑部?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也有,两方面的观点应该对半吧。”
“那你自己呢?”
“当然是正确的。”听到林萨问自己的态度,戈文tǐng起了xiong膛肯定道。废话,这篇社论中的观点在后世可是都经过事实的验证了的,怎么可能有错。
“由此可见,实际关于《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这篇社伦目前的看法是反对的占一半,赞成的占一半,只不过现在报纸上赞成这篇社论的看法还没有出现而已。既然我们都认为你的这篇评论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有着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那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这场这场关于‘个人生命价值’的讨论吸引整个社会、吸引整个知识分子层的关注,然后让那些支持我们观点的群体将自己的看法表1ù出来。这就是我来上海的目的!”一直都微笑的林萨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他的话清晰而有煽动xìng,让戈文还有一边生气的林一铭都听得有点热血沸腾起来。
“现在整个《羊城晚报》都已经行动起来了,我是来了上海,可北京、天津、重庆、南京也都有我们的编辑过去,所以,戈文啊,这场争论才刚刚开始呢。”林萨意味深长的说道。
我靠,这就是《羊城晚报》的实力吗?戈文不由的在心中对《羊城晚报》充满了敬意。难怪《羊城晚报》能够成为全国一流的新闻报纸呢,瞧瞧人家报社的公关意识和策划能力,不仅仅是要将事情处理完毕,而且还要让事情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展。这场讨论《羊城晚报》真要是胜利了,恐怕到时候其行量又得大涨一番啊!
想到这里,戈文又问道:“那林叔你打算怎么做呢?我可是听说北京那边可是有大领导话了呢。”
“哈哈,大领导?到底是什么样的大领导呢?《羊城晚报》的主管领导算不算大领导呢?你要知道《羊城晚报》也是省级机关报纸呢。戈文,做新闻媒体的可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啊!”林萨有些好笑的说道。
“呃……”戈文想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不过他还是有些疑huo林萨在上海怎么做,于是继续追问道,“林叔,你还没说打算怎么做呢?”
“很简单,找一些知名的学者向他们邀稿,再在几个大学里做几个调查访问,都是新闻媒体的一些惯用手段啊。”林萨回答完戈文的问题,然后突然醒悟过来一般,有些好笑的看着戈文问道,“你以为我会做些什么?贿赂?还是托人情?”
“哈哈没有了。”戈文被林萨说破了心中所想,不由的有些尴尬的摇着手否认道。
“哼,算你xiao子识相,作为一个搞新闻的,没有自己的cao守还做什么新闻!”林萨没追究下去。
这可不一定,后世那些做假新闻收受贿赂的新闻记者可海了去了。戈文在心中腹诽的同时也很是感叹。
也许也只有这时候的新闻界人士会真正的将自己的职业cao守贯彻下去吧,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他们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社会。
“‘解放思想’这是我党在粉碎了四人帮后提出的国策,所以这场争论的胜利必定会属于我们!”林萨斩钉截铁的下了最后的结论。
………【第48章 一篇可以一锤定音的文章】………
三天时间又过去了,报纸上关于《羊城晚报》表的社论《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讨论变得越来越jī烈。此时支持《羊城晚报》的报道也层出不群,从这里也能看出《羊城晚报》广泛的人脉。
除了国家的新闻咽喉《人民日报》外,几乎所有的报社都加入了讨论的行列。不仅如此,随着讨论开始大范围的蔓延,新闻界、思想界、理论界、评论界、界、教育界等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都纷纷的撰写文章在报纸上登出,一下子关于“个人生命价值”的讨论席卷全国,成为中国整个知识分子文化界的焦点,甚至还有国外的新闻媒体敏锐的察觉到生在中国思想界的这场jiao锋。他们积极的报道了这场生在中国的大讨论,声称这场讨论关系到中国民主进程是进还是退,意义十分重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轰动效应呢?其实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场讨论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缘由的。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生产力标准以后,对人的问题的反思,对重视人的价值的呼唤,对人的主体xìng的确认,很快就成为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各个领域理论研究的共同主题。
就在这场热热闹闹的喧嚣之中,躲在在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戈文正伏在一张桌子上,翻看着手头上这本厚厚的书籍。阳光从窗户外洒进来,落到他摊开研读的那本书的封面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几个鎏金大字闪闪光。
许久之后,戈文将手头上的书合了起来,他直起身子靠在椅背上,rou了rou酸的眼睛,然后拿起放在桌上的笔,在早已摊开的稿纸上,写下了第一句话:
“每个人的自由展是一切人自由展的条件——《**宣言》”
林萨已经从上海返回了广州。在上海的时候,他向很多学者约稿,这其中不仅有思想界和理论界的专家,还包括了界、教育界的几个知名学者。等收集完稿子后,他就急匆匆的座上火车返回了广州,虽然很自信《羊城晚报》会获得这场讨论的胜利,可是严峻的现实还是让他不得不尽心竭力。
戈文还记得自己和林一铭送林萨上火车时,林萨疲倦的样子。当自己向林萨询问自己能做些什么的时候,林萨拍了拍跨在肩膀上的皮包,疲倦的说道:“要做的都在这里了,你就安心的等着最后的结果吧。”
当时听到林萨话语、看到林萨动作的戈文突然冒出了一个强大的念头:为什么自己不再写一篇文章呢?既然这件事是因自己而起,那也就让这件事因自己而终吧!况且《羊城晚报》的策略能不能起到跌倒乾坤的作用也还未可知呢,总不能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吧?
于是一从火车站回来,戈文就向《收获》编辑部请了假,接下来的几天更是一心泡在复旦大学的图书馆,专心的想要写一篇能平息这场争论的宏伟文章。
这几天的情况还真如戈文在火车站所想,就算是支持的专家学者都加入进来,也只不过是让战况更加焦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