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皮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简时安这里选用“皮子罗”作为自己的制作工具。
他的“皮子罗”是用白铁皮制成的,徐铁匠特地给他打磨得光滑敞亮,就连毛边也给他磨了平。
“徐铁匠做铁器是一把好手,以后应该会多多和他合作了。”
简时安称赞了一番,得到陆轻寒的点头后,他又拿起小刷子给两个“皮子罗”都刷上一层香油。
“皮子罗”成圆形,刷上香油是为了防止淀粉液蒸成型后粘黏,至于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方形……
简时安目前只知道这么做省工省料。圆形的容器只需要围一圈铁皮使其盛的液体不泄露不外溢。
倘若是方形,那得要费时费力给模子贴上四面的铁皮,铁皮与铁皮之间还得仔细焊接,以防液体流出。
古代的焊接技术如何简时安不做评价,在他看来,能省事就省事,别整些花里胡哨且没用的。
徐铁匠帮他复刻现代的工具已经够考验他的眼界了,倘若要是因为方形圆形的问题彻底难倒徐铁匠,那他上哪再去找一个合他心意的铁匠?
简时安小心翼翼地将淀粉液倒进“皮子罗”里,见一只手不好将“皮子罗”的液体摇匀称,他干脆放下左手的盆,两只手一起持着“皮子罗”。
左一圈右一圈,淀粉液晃荡晃荡,慢慢浸满了圆形的白铁皮,形成了薄薄的一层“皮”。
只见简时安停止了摇晃,两只手稳稳地将“皮子罗”送进了开水中。
由于陆轻寒严格按照他的要求,将这锅开水稳在“沸而不腾”的状态,小小的“皮子罗”就像一叶孤舟,悄然在水波中稳稳漂行着。
很好,滚水会使“皮子罗”不稳定,蒸出来的面皮也就会这里鼓一块那里瘪一块,既不好看又缺少口劲儿。
他们只有一口大锅,但这并不妨碍简时安使用第二只“皮子罗”。
为了不让锅里的热水空等着,简时安熟练地重复着之前的操作,刷油、倒淀粉液。当第二只“皮子罗”的“皮”成型时,第一只“皮子罗”已经达到出锅的要求了。
面皮出锅是呈半透明状,区别于之前的淀粉白色,这种程度的面皮才能算得上是熟面皮。
简时安小心翼翼地用两块布子将“皮子罗”从热水中请出,顾不上指尖的烫意,他又将第二只“皮子罗”端到了热水上。
“时安,这是铁的,你小心些。”陆轻寒半坐在小板凳上,他既要看着火也要看着热水,瞥见简时安的指尖有些泛红,当下忍不住劝道:
“要不还是我来吧。铁皮传热很快,你再不小心些当心烫脱一层皮。”
简时安心虚地将手指在衣服上蹭了蹭,古代的衣服唯一的好处就够长。并且简时安身着的是冰绸缎子,这种缎子能够有效地隔绝热气,让他能够安稳地在厨房里继续干活。
夏日的厨房热气根本散不出去,人在里边稍待一段时间就会受不了。
简时安特地翻出来几套冰绸缎子,他早早地将缎子送到裁缝店,请老师傅按照他和陆轻寒的尺寸做个四五套。
现在他和陆轻寒穿着的衣服就是老师傅的成品。
“轻寒,你坐在火前,还能受得住吗?”简时安这一回学乖了,他并没有动嘴驱赶陆轻寒,让他出去歇一会。
因为他知道,嘴上说的永远不如手上做的。他转过身迈步走出厨房,快速来到阴凉处的小推车前,从小车肚子里摸出两筒水果茶后又赶紧回到厨房。
“轻寒,热的时候不能立刻喝冰水,稍等这两个筒子不冰时我们再喝。”
简时安干脆将两筒水果茶放置大锅旁,锅内的热气慢慢借着微风徐徐向外飘着,他就把两个筒子放在热风口,想要借此给它们升升温。
他知道有句话叫作“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他没想到这话放在他和陆轻寒身上也能说得通。
做面皮最要紧的就是需要将两个“皮子罗”来回倒腾,你这边熟了,他这边就要续上;他那边熟了,你这边又要续上。
来来回回招呼着,一张张成了型的面皮被简时安摞在一起,很快便堆成一小块山头。
简时安这一次只是想试着弄一下,最多就是让陆轻寒尝尝鲜。可他没想到,一块拳头大小的实面就能做出那么多面皮。
他赶紧在还可以弄清楚多少张面皮时数了数,不多不少正好二十张。
这样的成果自然是喜人的。
要知道一块拳头大的实面只需要小半袋面粉就能加工完成,那么一袋面粉理论上可以做出四十张面皮。
简时安请徐铁匠制作的“皮子罗”不是家庭用的那种直径二三十厘米的,而是直径足有五十厘米的大口径“皮子罗”。
五十厘米,也就是半米,那么这些面皮要是切出来岂不是要满一整盆?
说干就干,简时安照例给菜刀刷了层油,在心里大致量了量每条面皮的宽度后,他不再犹豫,动作飞快地下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