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若能吃上一口饭,谁愿提着脑袋讨生活?’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一刻,老朱无比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八字真意,也深切认识到了民生于国之重。
天下,是朱家的天下。
但若是朱家让百姓吃不饱饭,这天下就得改姓了。
老朱,深吸一口气,他想起仙师在课上多次提及的要注重民生建设,当时还没有那般重视,现在看来,这才是第一大要务。
随后,老朱淡淡看着跟前眼神戏谑的李自成。
“朕知道,你接下来要攻开封,图取河南。”
“现在,朕给你两个选择。”
言语至此,老朱眼眸之中,一缕冷芒掠起。
虽然作为感同身受的过来人,老朱能够深切体会到李自成现在的心情,毕竟当年他也是这么一步一步过来的。
但是作为大明开国太祖,老朱不能容忍自己的基业被推翻,大明有问题,修就是了。
“一,归朕王化,共御外敌,待山河肃清之日,你可得封万户公侯,功享千秋,福泽子孙。”
“二,你若执迷不悟,朕将亲手把你剪除于河南之地,斩下你的头颅、枭首四方,以镇天下不臣之心。”
闻言。
李自成咧嘴一笑,几乎没有丝毫犹豫。
“额选二。”
之所以这么果断,倒不是说李自成就这么想和大明开国太祖硬刚,而是老朱所给出的第一个条件,实在是达不到李自成的心理预期。
实际上,哪怕是到了现在这一刻的李自成,其实骨子里也没有想过彻底推翻大明。
这一点,从李自成往后攻破居庸关之后,明明大明帝京就已经近在眼前,却依旧是主动向崇祯发出议和意图就能看出他暂时还没有取大明而代之的想法。
其中原因也简单。
一是北平城城高墙厚、城防坚固,李自成不一定有信心能够攻下,毕竟正统年间的那一场北平保卫战极其有名,难保危难之际,大明不会再出一个于谦。
二是一旦攻下北平成功灭了大明,同时也就意味着他的起义军接下来就要直面来自于关外的清军,以往清军是李自成最好的降压药,他不愿意让这降压药变成催命符。
三则是李自成心里门儿清楚,他麾下这支起义军,别看人数众多,实际上其中大多都是混饭吃的乌合之众,凝聚力不够,以及人数壮大的太快,根本没有时间来整军。
但是。
老朱给出的条件,对李自成来说,实在是太抠了。
原本历史长河中的李自成咋攻破居庸关后,主动给崇祯开出的议和条件有三个:
一,每年三百万两的军费。
二,封他为王。
三,将陕甘之地给他,实际上就是割据西北,建一个属于他李自成的国中国。
这些条件和老朱的一句‘得封万户公侯、可享千秋’来说,实在是差的太多。
显然,彼此间没得谈。
首先是老朱从不喜欢和人谈条件。
其次,大明非朱不王的政策绝不会变,更何况是割据西北。
“看来,是没得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