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免 > 第223章 天上下刀子李三郎 天下皆反安禄山亦不会反(第4页)

第223章 天上下刀子李三郎 天下皆反安禄山亦不会反(第4页)

顺手一抓,地上的那把半人高的超大号西瓜刀便是落在手中,一边打量着泛着光的刀身,一边淡淡开口。

“李隆基登位之初,拨乱反正,励精图治,任用贤明,体恤百姓,创下开元之盛世,若是他能够死在六十岁,其名之盛,古今可与其比肩者,断然不会超过五指之数。”

“只可惜,人老便昏聩,只听自己想听的。”

“故而,这才有了安禄山,有了安史之乱。”

“你可以这样大致理解其中原委,安史之乱的最大助推者,就是李隆基。”

“李隆基亲手开创了大唐的巅峰盛世,亦是亲手终结了大唐的鸿鹄国运。”

“胜也明皇,败也明皇。”

一字一句之下的同时,季伯鹰简单回顾了一拨唐玄宗时期的数十载大事记。

从历史长河的角度俯瞰,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做大,皆是李隆基一手促之,典型属于自己给自己埋雷的那种。

若非李隆基是大唐天子,很多人都会以为李隆基是安禄山的细作,要不就是被安胖子洗脑了。

须知,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天下名将云集于世。

如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李嗣业、郭子仪、李光弼、程千里等,但凡列出名字的,每个都是当世威名赫赫之辈,并且大唐还有数十万精锐军队。

玄宗时期的大唐,论财力、论战力、论国力,哪一样都丝毫不逊色于太宗。

可安禄山就在这么艰难卓绝的恶劣条件下,安胖子最终还是崛起了,并且仅仅只是用七个月时间,从范阳起兵,进而攻陷长安、洛阳两京,将这个傲立于东方的大唐帝国打的一败涂地。

安胖子向全世界证明了,不要瞧不起胖子,长得一身膘,敢把皇帝削!

而复盘望去,若是没有李隆基,一个安胖子根本翻不出如此大浪。

当年,李隆基还是个明君的时候,为了加强朝廷对边疆区域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于开元十年在边地设立了十个兵镇。

这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并且这十镇之使,不仅手中握有实打实的军权,更是握有当地的财权和行政之权,三权合一,妥妥的土皇帝。

在李隆基的一手扶持之下,天宝末年的安禄山一人便是兼领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麾下兵马激增至二十万,同时还领了陇右群牧等都使兼总监。

这个牧监的官位很好理解,整个陇右牧场之地,他安禄山最大,直接把陇右牧场的国家军马变成了私人武装。

安禄山半夜笑醒的时候,必然会大声高呼:吾皇大气!

除却无条件的扶持之外,还有着李隆基对安禄山的绝对信任。

从安禄山大力发展私人武装开始,十数年之间,有着数不清的人在李隆基面前告状,甚至连平头百姓都知道安禄山要造反。

可李隆基就是打死不信,说破天都没用,甚至把告密安禄山要造反的人捆绑起来交给安禄山处置。

好家伙,掩耳盗铃做到这份上,也实在是没谁了。

就是在李隆基这么一番骚操作下,安胖子迅速崛起,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马子有马子,剩下的就是搞事了。

安胖子一手掀起了安史之乱,将国运正隆的大唐,直接送往了通向末日的快车道。

至于其中更加具体的一些内容,尤其是关于安禄山造反之后,李隆基在军事上的各种骚操作,季伯鹰觉得没有必要当众再和李二说一遍。

更何况。

唐为宋明之前。

在场之人,不管是大明一众天子储君还是赵大,都是知道这些,只有李二一家三口不知道,实在是没有再去当场复述一遍的必要,直接以「通晓」功能,把该告诉李二一家三口的,一股脑都灌了进去。

拒绝灌水,从你我做起。

「通晓」功能——起点脱水专用,狗系统,就是牛。

“再具体的,你们自己问李隆基。”

毕竟,能够说的都是一些走向上的大事,其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个人抉择问题,这得问本人才知道。

比如,李隆基为什么要无脑相信安禄山,这个问题,只有李隆基自己能回答。

季伯鹰平静注视着李二一家三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