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这么多燕藩子孙面前被当众雷劈,他这个燕藩之祖的脸面,多少有些拉不下。
这份总结,起初他是想好好写。
可是写了几句之后,老朱棣脑袋里就莫名想到之前讲过的‘沙俄’帝国,随即思绪便是像开了闸,一发不可收拾,结果好好的一份总结被写成了北伐计划战略书。
这就像班主任让你回家写一篇日记,你回头交上来一篇斗破苍穹外传。
就问你班主任干不干你?
“爹,没事的,下次儿子交白卷,帮你扛雷。”
坐在老朱棣身后的永乐大胖,很是贴心的说道。
‘好大儿!’
老朱棣略感欣慰。
“爹,你身上的肉味好香啊…”
刚夸完好大儿的老朱棣,瞳孔一缩,他发现永乐大胖咽了咽口水,竟然在盯着自己,眼神中闪烁起了异样的光芒。
“剩下人的成绩,会贴在国祚榜单旁边,你们课间可以自行查阅。”
(
“接下来,继续我们的实践课。”
随着季伯鹰话音落下。
霎时。
这主堂之中,天启时空的各路军行军投影顷刻出现。
老朱等这一帮大明天子储君,对这个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而李二李治以及武曌,则是新奇不已,目光来回的在每一幕投影上看着。
季伯鹰扫过这五路大军的投影光幕,富有规律的拨动着天启时空的时间线,将这天启灭奴之战加速,加速,再加速!
“小唐,咱这大明的将领不错吧,比起你那凌烟阁的如何?”
老朱笑呵呵的侧过头看向坐在讲台侧位的李二。
这天启战场,他老朱的十大开国虎将,可是全数都投下去了。
“甚好!”
李二微笑着点头称赞,心里却是在默默鄙视。
‘我大唐凌烟阁十三武将,遥遥领先!遥遥领先!!’
…………………………
天启时空。
十月初,辽东之地,这个节气已然是漫天飘雪。
金国都城,盛京。
原先的沈阳就是一个小城,属于拱卫的卫城性质,只是因为战略位置重要,所以素来为辽东囤兵重镇。
自从努尔哈赤迁都于此,改沈阳为盛京之后,对沈阳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建。
不过,这个扩建实际上也很是有限,毕竟这帮建奴也没有什么钱。
一直到皇太极登基之后,尤其是改国号为大清之后,皇太极为了让沈阳更加符合一个王朝之都的气派,这才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当下之盛京,落地于城中心的汗宫之内,大政殿。
新任金国大汗皇太极坐在南面首位,同样在旁坐着的还有三人,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
这便是皇太极继位之初的景象,四大贝勒合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