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诸天执剑行 > 第1部分(第3页)

第1部分(第3页)

少年沉默片刻,忽地发出一句颇为生涩的人类话语:“你,什么人?”

五枚师太道:“贫尼法号五枚,小施主你怎么称呼?”

“我?我,我是……我是谁?我究竟是谁呢……头好痛!”少年张口欲答,却又忽地怔住,随即喃喃自语,蓦然间双手抱头发出一声惨叫,身体扑倒在地蜷缩成一团。

五枚师太大吃了一惊,急忙上前俯身来看时,见那少年竟然已经昏厥过去。先分开头发看看他的面色,却见他颇为清秀的一张小脸也透着红润,不似发了什么疾病的样子。又伸手按在他的腕上查了查脉象,同样没有查出异样。

看着陷入昏迷之中的少年,五枚师太略一踌躇,随即弄熄了火堆,将少年抱了起来一路带回了禹王庙中。

少年这一次昏迷的时间足有两个多时辰。

等他悠悠醒转,带着一脸的茫然之色向四周观看时,五枚师太端着一钵盂熬好的米粥上前,微笑道:“你也该饿了罢?先将这一钵粥喝了,我们再来说话。”

少年清晰地感觉到对方的笑容和话语中透出的善意,下意识地将钵盂接了过来,狼吞虎咽地将将满满一钵稠粥喝得干干净净。

等到少年放下钵盂,五枚师太才细细问起少年的来历。

少年倒也没有隐瞒,老老实实地说起了自己的身世。他的语言初时生涩,到后来已经流畅自然与常人无异。

少年的身世颇有离奇之处,他说自记事起便已在这片山林之中,与一群猿猴生活在一起,却自然而然地知道自己与同伴并非同类,又似是本能地通晓许多在山林中生存的知识,而且凭借这些知识成为族群的首领。后来他也曾在暗中见过入山的猎户樵夫,竟然也可以听懂这些人的话,却又隐隐地有些畏惧心理而从未与这些人见面和沟通。至于自己的出身姓名,少年则是半点也想不起来。说到此处时,少年面上现出苦恼之色,并且似有再次头痛的迹象。

五枚师太温言劝道:“一切自有因果,小施主既然想不起来,便也不要强求。小施主如果想要名字,不如贫尼先送你一个如何?”

少年心性淳朴,闻言登时抛下苦恼心事,眉开眼笑地连连说好。

五枚师太略一斟酌,缓缓地道:“此处为禹王庙,贫尼便取‘禹’字作为你的姓氏。你既不知父母出身,贫尼便送你一个名字唤作‘天来’如何?”

“禹天来?禹天来……”少年喃喃念诵几遍,忽地哈哈一笑道,“好,以后我便叫作禹天来!”

第三章 《易筋经》

五枚师太原本怜惜禹天来身世,有意想将他留下来亲自照顾。

但禹天来割舍不下那些奉自己为首领的猴子,执意回到山林之中。

五枚师太见勉强他不得,只能叮嘱他若有需要,可以随时来找自己。

禹天来深感这位老师太对自己的一片殷殷关切之心,心中也颇有慕孺之意,再三致意之后方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一天后,禹天来每隔数日,有事无事也要来禹王庙走上一趟,每次都有礼物送上。在弄清了五枚师太不食荤腥之后,他就多送一些山中的新鲜菌菇野菜野果之类。

五枚师太见禹天来虽然无师自通地懂得用自制的骨针缝制兽皮衣物,但终究粗陋了一些,便抽空下山到集镇上,用身边不多的钱财买了些布匹,亲手为他缝制了两身衣物。

在这般相处的日子里,五枚师太还发现禹天来居然识得字,只是数量有限,而且许多字记得似是而非。比如那《百家姓》开篇“赵钱孙李”的“赵”字,本应是在“走”字上加一个“肖”字,而禹天来写出来的却是在“走”字上画一个叉。诸如此类的情形还有不少。

这一日五枚师太从行囊中取出一部封面题着《金刚经》的古旧经书走到院子里。她面上现出缅怀感慨之色,将经书的封面掀开。

书页主体画了一个摆出怪异造型的男子轮廓,在这男子的身体上还标出一些黑点,黑点之间又有带箭头的黑线相连。图形一侧则有几行文字,写的是一些观想、导引、呼吸的法门。这些内容与《金刚经》却分明全无干系。

五枚师太盯着这一页上的图形和文字看了半晌,随即将经书摊放在院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