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大人的则是实实在在,落在实处的先进技术和创意,是对大政方针的具体实施、填补。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阎大人,你这将作监里门类庞杂、人才济济,可否抽调人手着书?”苏樱提议。
“呃,小苏大人,技术乃将作监密不外传的机密…”阎立德为难。
“阎大人误会,不久国子监将新增两所学院,农学院和工学院。
其中工学院涉及建筑、道路、桥梁、水利、造船、冶炼等诸多行业。
将作监门类庞杂,工匠皆祖传手艺,可汇总编撰,除开不宜公开的,将已流传开的技术整理、修订,作为工学院教材使用。”
太子李承乾替苏樱解释道。
“工学院学子毕业后派往何处?”阎立德两眼灼灼望着太子。
“将作监能工巧匠不少,却缺少识字的能工巧匠!若工学院出来的学子能分到将作监,再合适不过!”
“这不一拍即合?办工学院的初衷便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生源来自各行各业,不限制于平民、农人。”
李承乾笑道,还真让苏樱给说中了。
此学院一经开办,将给大唐各行各业源源不断输送专业人才,也给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改换门庭的机会。
专业人才与参加科考的学子,构成大唐强大的人才构架,从大政框架、到实施皆有配套人才。
“臣这就着手安排!”阎立德欢喜道。
“咚咚咚!”远处传来闭城鼓声。
“走啦!时辰不早,该回去了!”李承乾道,出来一晃,一日时光便飞快流逝。
“走吧!”李泰附和道,其实还想再聊会儿。
众人匆匆上了车马,往回赶。
出了将作监,路上行人脚步匆匆,赶在鼓点落完前回家。
“唉,停一下!”苏樱看到一位老农挑着一挑未售卖完的山楂。
车队停下,苏樱跳下车,“老伯,山楂咋卖?”
“回大人,十文一斤。”挑山楂老汉被东宫仪仗吓到,鼓点声声催人归,偏有人拦路。
“都买了!箩筐一起卖与我!”苏樱来不及还价,也没有过秤,从马车里拿出大半吊钱。
“大人稍等,小老儿找补!”老汉拿着半吊钱数。
“老伯,不用数,有多的,不用找,赶紧回去吧,不然闭城了!”苏樱笑道。
往日山楂不过两三文一斤,这会儿要过年,隆冬时节,没啥果子,十文一斤也是卖得。
两个萝筐里大概有四十来斤,加上装得箩筐,大半吊钱只多不少。
“多谢大人!大人大富大贵!”老汉欢喜道谢,加快脚步往城门赶。
“小苏大人是要做山楂糕么?”李泰看着红通通的果子,嘴里全是口水。
“小桃、阿棠想吃冰糖葫芦。”苏樱笑笑。
“不若连山楂糕一并做了,我们正好学学!”李泰吞了吞口水道。
“可是,殿下,马上闭城!”苏樱算着鼓声该过了三百下。
“无妨,择日不如撞日,就去苏府,否则,又得跟着高明回东宫!”李泰道。
“顺带尝尝你的厨艺!都说岭南肉菜大半出自小苏大人之手!”